已是深秋,十月的上海依然阳光灿烂、暖意融融。这是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2019级会计专业学生翟滋第一次来上海。走在南京西路步行街上,用脚步丈量各类金融机构旧址;站在恒生银行大厦46楼,遥瞰外滩“三大件”……翟滋暗暗下决心,接下来的中高职贯通考试一定好好发挥,未来要做一名合格的金融人士。
当然,真正让翟滋立下这一志向的,还是一场思辨赛。就在10月的一天,她和同校的小伙伴们专程来到上海,参加了一场由恒生中国发起的职校金融素养思辨大赛,并最终获得亚军。“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能在陆家嘴的银行大楼参观,参加活动,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更敞亮了,也更自信了。”
——从“不被看见”到密切注视,职业教育迎来“春天”
翟滋的敞亮某种意义上成为整个职校生群体走向更光明未来的注脚。
如今在各类媒体报道上,也很容易看到各类职校生实现“逆袭”的故事。比如,“00后”的“汽修女孩”古慧晶拿下汽修大赛一等奖多次登上热搜;官方调查数据显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中,超过10%的专科生进入到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就业,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97%。“只要自己努力,在哪里都可以闪闪发光”成为现在职校生极佳的注脚。
佰特公益青年发展顾问刁文长期从事职校学生金融素养教育公益活动,近年来他也明显感觉到暖意正从政策端流入教育终端。“无论是校企合作项目,还是公益资金的数量,相较过去,都有明显的增加。”
不过,如果绕职业教育这架大机器转一周,你会发现那些不被阳光照射的一面仍然存在,将他们翻转过来,置于阳光之下,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数据显示,如今,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3088万人,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上海正心社区服务中心理事长孟钰琪长期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类院校开展青少年综合素养教育项目。这些年,她见证了职校学生的转变:“我们已经看见有的学生在中考失利后,对自己会有一个恰当的认识与评估,并能很坦然得面对读职校这一结果,他们不自暴自弃,而是能够欣然接受、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方向。职业学校不再是‘不得已’的选择。
——从职教一人到脱贫一家,打破职校生“天花板”
从一名普通的仓库保管员到国企正式职工,拿到本科毕业证到考取助理会计师,再到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每每谈及职校生的出路,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财经部部长肖英姿都会骄傲地拿出学生周莉(化名)的例子,告诉他们,职校生一样有光明的未来。
但这样的逆袭目前还是少数。如果把传统高等教育学生比作是有更长培养周期的温室苗木,职校学生可能更像是生长在大自然环境的树木,需要更早地接受雨水、阳光的洗练。
刁文调研发现,90%以上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来自于非优势的家庭,职业学校学生本身面临的挑战要比普通教育学生大很多。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认为,“职业院校的青少年学生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和大学生,需要更早面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甄别社会信息并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通过财务管理规划提升未来可持续发展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这一考虑,恒生中国今年启动了“启·未来——中国2021职业院校金融素养提升计划”,以金融素养为抓手,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建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和劳动观。
创业趁早好还是有所积累再开始?人到30岁是做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看到这些问题,上海市经济学会理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颜苏勤老师直呼很感动,“如今,‘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正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相信这些发人深省的问题能够在精神上启发学生。”
——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育,人人都有光明的未来
毕业以后是直接进入社会“打工”,还是继续深造?过去,这曾是很多中职学生难以抉择的一个问题。
但现如今,肖英姿欣喜地发现,从中职到高职专科,再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越来越多学生开始选择深造,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正不断被打破。
孟钰淇认为,职业院校应当将金融素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作为学生未来应对社会生活必备综合素养之一,助力学生社会适应性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围绕“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和综合素养”的课题找到多种切入点,切实将职校学生培养成“不一样”的人才。“要让职校生在职业学校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刁文一直坚持“有教无类”,在他看来,职校生与普通中高等教育学生的区别只在于,他们不适用于传统教育的方法,如果能够因材施教,在更广阔的的天地里,他们将有无限驰骋的机会。
这也是宋跃升的愿景,在他的想象中:“你在大厂写代码,我在故宫修文物,他在车间搞工程……总有一天,无论是所谓的‘蓝领’,还是‘白领’、‘金领’,人人都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