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清北复开”曾经代表着高校的“顶层”,历经时代变迁,曾经的“清北复开”已经演化为“清北复交”。
上海交通大学可谓是近三十年发展最为快速的重点高校,该校仅以部分“交通大学”的资源,迅猛崛起,如今已与复旦大学齐名,成为仅次于清北的名校。
那么,同为“合并重组”之后的重点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为何能够与“山、川、吉”等高校迅速拉开差距,一举跻身国内“顶级”高校之列呢?三步“先手棋”发挥了关键作用!
1、果断开辟闵行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一景
我国高校的“新校区”建设第一次高峰始于世纪之交,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的新校区就是为了配合“扩招”而设立的,上海交通大学的“新校区”建设则早于大多数高校。
(1985),上海交通大学就在闵行区开工了占地面积近5000亩的大体量“新校区”,如此眼光,可谓独到。
在今天看来,上海交通大学的闵行校区无疑是“超越时代”的,毕竟,以如今上海市的“寸土寸金”与建设成本,建设5000亩“新校区”是一笔巨大支出,上海交通大学的“先手布局”不仅为自身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是节约了“新校区”建设的成本支出。
2、“合并”上海农学院
在获批进入“211”和“985”工程之后不久,上海交通大学就开启了一次重要的“补强”进程。
“农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当时的“合并潮”中并不太“热门”,很多著名高校的“农学”短板就长期空缺,比如复旦大学农学院“北迁”之后,农学学科就长期得不到恢复。“山、川、吉”三校均为多校重组的典型案例,吉林大学办有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农学院是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建,四川大学则没有涉足农业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的第二步“先手棋”就是“合并”上海农学院,完成了组建真正“综合性”大学的重要一步。
3、补齐医学“短板”
在跻身“985”工程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在学科层面还存在一项明显“短板”,那就是医学领域。
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将目光投向同城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之后,上海交通大学遵循综合大学的发展规律和医学学科的特殊规律,保持了医学院“教学、研究、管理”的相对“自主性”,给予了医学院充分的发展空间。
作为回报,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学科、口腔学科、基础学科、药学四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医学学科已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重要拼图,组建医学院并保持“自主性”也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第三步“先手棋”!
结语
短短三十年岁月,凭借敏锐的视角与战略布局,上海交通大学由一所工科高校成长为“理工农医”并重的顶级高校,“先手棋”的作用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