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考生朋友,大家好!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引起了广大考生及家长的高度关注,这份名单对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那么,放眼全国,各省区市在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中,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呢?笔者以高校所在地为标准,对入围的147所高校、431个学科进行了汇总整理,发现北京、上海的“双一流”建设在全国遥遥领先,河北等省区则处于垫底的位置。具体各省区市表现如何,本期《教育冷观察》,且听笔者为您娓娓道来。
一、各省区市双一流高校数量排名——北京、江苏、上海位列前三甲
各省区市第二轮双一流高校数量见下图:
由上图可知,以高校所在地为依据,北京、江苏、上海所拥有的双一流高校数量位居全国前三甲,北京有34所,江苏有16所,上海有15所。广东、四川和陕西各有8所双一流高校,并列全国第四,湖北位列全国第七,天津、湖南并列全国第九,东北地区的辽宁和黑龙江并列全国第十。
在榜单的末尾,河北、内蒙古、江西、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和宁夏各有1所高校入围双一流。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入选双一流的高校为河北工业大学,但这所高校所在地为天津。华北电力大学第二轮也入选了“双一流”,但其校部2005年由河北保定迁至北京,在保定还保留两处校区。如果按学校校部所在省份这一严格标准来区分的话,河北省域内其实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双一流高校。
二、各省区市双一流学科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江苏位列前三甲
各省区市双一流学科数量见下图;
由上图可知,在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自主确定建设学科数量的前提下,经过第二轮双一流评选,北京拥有了91个双一流学科,如果考虑将来清华、北大自主确定的双一流学科数量,预计北京的双一流学科数量会在170个以上。北京的双一流学科数量足以傲视全国其他省区市,雄居全国第一。除清华、北大外,中国人民大学(14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个)、中国农业大学(9个)、北京师范大学(12个)的双一流学科数量也较多。
上海(64个)和江苏(48个)的双一流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名和第三名。上海的复旦大学(20个)、同济大学(8个)、上海交通大学(18个)贡献了大量双一流学科。江苏的南京大学(16个)、东南大学?(12个)双一流学科数量较多。
排名第四到第七的分别是湖北(32个)、浙江(22个)、广东(21个)和陕西(19个)。湖北的双一流学科主要来自武汉大学(11个)和华中科技大学(9个);浙江的双一流学科主要出自浙江大学(21个);广东双一流学科最多的高校是中山大学(11个);陕西的双一流学科主要来自西安交通大学(8个)。
排名第八到第十的高校分别为湖南(15个)、天津(14个)、四川(14个)。位于湖南的中南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各自拥有5个双一流学科;天津的南开大学(6个)和天津大学(5个)是天津双一流学科的主要来源;四川的双一流学科主要来自四川大学(6个)。
此外,吉林省的吉林大学(6个)、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8个)、安徽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个)也都是拥有双一流学科数量较多的高校。
河北、内蒙古、江西、海南、广西、贵州、西藏、青海和宁夏各自只拥有1个双一流学科。
三、写在最后
从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分省区市的统计情况看,双一流学科的入围数量与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五个发达省市集中了全国76所双一流高校,占全国双一流高校总数的51.7%。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五个发达省市的双一流学科数量为321个(清华北大双一流学科数量按首轮入围数量计算),占全国双一流总数的63.4%。
与此同时,河北、内蒙古、江西、海南、广西、贵州、西藏、青海、宁夏等九个省区的双一流高校和学科数量相对较少,九个省区累计只有9个双一流学科,甚至不及发达省份的1所名牌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数量。这些省区的双一流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