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仅隔四天, 清华大学接连痛失两位院士!

4月23日,清华大学发布讣告: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87岁。而在几天前,清华大学才刚刚发布过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的讣告。也就是说,短短的四天时间,清华大学就连接痛失了两位大师、院士!

李三立于1935年8月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希望他“立言、立德、立功”,故给他取名“三立”。1951年,时年仅16岁的李三立以优秀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成为全校年龄最小的一名本科生。

195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担任孟昭英教授的助教。1956年,李三立成为第一批派往苏联科学院的研究生之一,远赴苏联深造。1960年底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到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工作,1970年左右,自动控制系正式改名为计算机系。因此,李三立是不折不扣的清华计算机系“老人”。1995年,李三立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三立院士是我国计算机结构先进技术的带头人之一,先后负责过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现代VLSI四代计算机的研制工作。李三立具有高瞻远瞩的洞察力:最早引进和开发了“全国局部网络”、最早开发引进了“环型令牌局部网络”、最早引进了“TRANSPUTER”、最早倡导在国内开发RISC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虚拟寄存器结构”……

李三立院士负责研制完成的高性能计算机“深超-21C”,曾位居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的第146名;负责研制完成的“自强3000”,曾位居世界500强的第126名。

1988年,李三立牵头创建了上海高校首个计算机学院——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合并为上海大学后,又担任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直到2015年。为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与李三立院士有相似之处,上周二辞世的潘际銮院士,也为清华大学之外的其他地方高校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潘际銮院士1927年出生,1944年保送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潘际銮院士长期从事焊接科学技术研究和教育,曾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乃至全国第一个焊接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焊接工程人才。在核电站、高铁、航母等多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上,都发挥了作用。有媒体评价他:用一生将自己与国家“焊”在一起。

1992年至2002年间,受聘担任南昌大学首任校长。带领师生职工破解江西“三无”(无重点高校、无学部委员、无博士点)历史,把南昌大学建设成为211工程高校,至今南昌大学仍受其恩泽。

大师远去,荣光犹存!愿李三立、潘际銮两位院士一路走好!愿清华大学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