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是很多学生心向往之的地方,这里一流大学云集,教育资源在国内也是排在前列,发展机会数不胜数,人们顺着之前的“入沪潮”纷纷涌入这座城市。
能在这样的地方站稳脚跟,房子成了扎根之处,可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能短暂停留在大学的时光里,是大学生们的幸福所在,毕业以后留在此处还是回家,却成了纠结的所在。
大学生和普通务工的人员不一样,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可以依托企业的发展,未来有光明的前景,但是那些没有文凭,没有知识裹挟的人,在上海这场浩荡的疫情中,纷纷想要“出逃”。
“多一天都不想留”,上海车站被回乡人员挤满,毕业生该作何抉择
在上海的虹桥车站,挤满了一群要回家的人,他们如潮水般聚集,在“大白”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回家的流程,但是速度缓慢,回家的车票一票难求,还有一些本地的“黄牛”从中捣乱。
“可是没办法,多一天都不想留”,一位排队的先生如是说道,据他透露,自己很早之前就想回家了,久等了两个月,在回家前的晚上,就开始来排队了。
思乡的情绪溢于言表,这也是大多数排队人的真实想法,他们想要赶上离沪的“末班车”,早点离开这个物价高、工作停滞,难以生存的地方。
这人群中还有一部分是当初踌躇满志的学生,如今壮志未酬,对于未来的发展自己都觉得渺茫,很多即将面临毕业的同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还有一些才步入工作岗位,还没褪去“职场小白”外衣的毕业生,也同样困惑。
毕业生该作何抉择?在这样的一线城市求学,虽然自己接受了名校的教育,在大学期间也是表现优异,但是还有很多的高学历人才,他们都聚集在此,有的是博士,有的是海外名校学成归来。
高端一些的职位被高材生占领,毕业生凭借自身的学历和学识回到家乡或许会被高看一眼,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在这里,在疫情之下,站稳脚跟还是太难了。
未来发展受限存在暂时性,“离沪潮”汹涌,毕业生应三思而后行
上海地区的名校比比皆是,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三足鼎立,还有华东师范也是很多师范生的梦想,即使第一学历不在此,但考研的时候也想搏一搏。
大学生们考进这样的学校时满心欢喜,分数上就比别的同学高出一大截,有了名校光环的加持,还愁未来的发展吗?可是上了名校才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
同学们想着争抢保研的名额,想着去国外的名校做交换生,想着规划自己的学术研究,没有目标的同学,在即将应届大四毕业的时候,赶上了“离沪潮”,一下子感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受限。
在笔者看来,其实未来的发展是否受限还未可知,但也可能只是暂时,毕业生们要三思而后行,反思自己在大学期间是否做得不到位,有没有虚度。
若是觉得自己拥有一定的实力,可以与其他的同学一较高下,那可以留在这里,若是觉得在这样的城市发展要承担太大压力,回到家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也无可厚非。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走到哪里“躺平”都不是正确心态,大学生要注意这几点
之所以有一部分同学想要跟随这场大潮暂时离开,是因为对于自己本身的发展没有信心,而没有信心的根源有可能是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对自己的发展有可行性的规划。
有的同学一直持有“躺平”的心态,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也没有挂科,但成绩也不是上游,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其实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多去参与实践,在论文研究上多有建树,和拥有想法的同学交流,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在任何城市发展,学生若是本身不具备实力的,都很容易变成“小透明”,依托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多去拓展自身的特长,这样在综合考量留在哪里发展时,生活的压力自然不用太过担忧。
笔者寄语:“离沪潮”来临,上海车站被回乡人员挤满,毕业生该作何抉择,其实这个现实的问题很多在外地上大学的同学都经历过,是留在大学所在地发展还是回乡,都没必要感到不安,不留不代表没实力,每个人的选择和方向都不同,留在上海的同学,可以稍稍安心,机会有很多,系统也很完善,要对学校和国家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