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高考

北大、清华仅排十名以后! 原因何在? 部分985高校就业地趋向揭秘

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消息,2022年,全国2756所全日制高等院校将有1076万毕业生加入毕业“大军”,比2021年的909万增长了167万人,增长率达到18.37%。

因此,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457万人,比2021年的377万人净增长80万人,增长率达到了21.22%,就不难理解了。

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不言而喻。相比而言,C9联盟高校、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就业形势,相对要好得多。

据报道,2022年5月浙江省遂昌县面向全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招聘政府职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甚至,光明网还发表专门的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引得网友纷纷叫好。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2022年,部分985工程大学和个别211工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一、2022年全国高水平大学就业地意向的五大特点

1、上海市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的首选就业地最为明确

众所周知,上海市有4所985工程大学,总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市的8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地首选上海,达到76.57%,高居全国高校毕业生留在本省、市就业的第一位。

而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分别以73.47%、72.75%、61.49%,排名全国高校毕业生留在本省、市就业的第二至第四位。

高校毕业生留在上海市工作的第一要求,就必须是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的学历。再加上,上海市高考高校录取本市学生的人数达到73%以上,上海市本市学生留在上海市就读大学,并留在上海市工作的意愿,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中是为明确。

2、到省外就业的第一去处,仍然是以北、上、广、浙为主

在28所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中,到省外就业的第一去处,有15所高校集中于广东省,占比53.57%。

集中于北京市的高校共有6所,占比21.43%。集中于上海市的高校共有4所,占比14.29%。集中于浙江省的高校共有2所,占比7.14%。集中于四川省的高校仅有1所,占比3.57%。

由此可见,广东省是985、211高校到省外就业的第一去处。北京市、上海市处于第二阵营。浙江省和四川省属于第三阵营。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省GDP总量全国第一,薪酬水平全国最高,福利待遇也是全国最好的。北京市、上海市竞争过于激烈,“逃离”北京、上海,似乎成为一种趋势。

3、北京市高校毕业到外省工作的比例,基本上超过了一半

从统计的数据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在北京市就业的比例最高,达到56.80%。中国人民大学留在北京市就业的比例为55.40%,排名北京市高校第二位。

相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留在北京市工作的比例,均不超过50%,则反映出优厚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毕业生的影响力。

4、浙江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毕业生省外第一去处,令人惊讶

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第一去处,是“东方的巴黎”——上海市,还可以理解。然而,重庆大学的毕业生到市外就业的第一去处是四川成都,则主要是受到生活习惯、生活节奏和宜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重庆市与四川省的“麻辣”饮食习惯,还有慢生活的节奏,再加上成都市“全国第一宜居”城市的生活环境,是重庆学子选择四川成都的主要原因,相反,薪酬待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东南大学的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第一去处是浙江省杭州市,有点令人意外。作为理工科类强校,东南大学毕业选择江苏省南京市、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是很人容易被人理解的。当然,浙江省杭州市也是宜居城市,令人期待。

5、东北、西北地区高校的毕业生“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仍然是主流

地处西北地区的兰州大学,留在甘肃省就业的毕业生,仅有34.70%,约占1/3。

大连理工大学留在辽宁省工作的毕业生,仅有27.54%。吉林大学留在吉林省工作的毕业生,仅有25.08%,仅占1/4。东北大学留在辽宁省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17.20%。哈尔滨工业大学留在黑龙江省工作的毕业生占比最低,仅为11.89%,约1/9。

这反映了西北、东北地区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的择业理念。“孔雀东南飞”到北京市、广东省工作,是主要趋势。

二、2022年全国高水平大学就业地意向的五大趋势

1、到省外就业地意向最高的高校,与理工科专业特色密切相关

比如:华中科技大学首选广东省,最近几年“华为天才少年”出走广东,人所共知,广东省企业提供的200万的高薪酬,令人敬仰。同样,武汉大学到省外就业的首选地也是广东省,反映了湖北省高校毕业生的人生规划的主要趋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到省外就业的第一去处是上海市,中南大学的第一去处是广东省,南开大学的第一去处是北京市,都属于正常的择业趋向,非常正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是理工科类著名高校,到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有更多的选择机遇,也有更高的薪酬待遇。

2、高校的地域特点,对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趋向直接相关。

这一方面,上海市的高校表现最为突出;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均超过四成。

可见高校所在地,直接影响到本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趋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心态表现得非常明显。

3、部分高水平大学毕业生的第二去处,在地域性上趋向分散

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本省之外的第二去处选择趋向中,广东省为10所高校,占比35.71%,仍然排名第一。

趋向上海市的共有7所,占25.00%。趋向浙江省的共有5所高校,占比17.86%。趋向北京市的共有4所高校,占比14.29%。

此外,趋向重庆和陕西省西安市的,各有1所高校,占比为3.57%。

4、除本省、市外第二就业去处的趋向相对比较平稳

占比最高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为17.13%。清华大学到上海就业的毕业生占比12.90%。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业的第二去处,占比均在10%以上。

5、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离开本省就业的比例,都在60%以上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占比超过80%,吉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超过70%,兰州大学超过60%。

而下一步,如何将这些拔尖人才留在本省,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北大开发”的主力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国共有39所985工程大学,共有116所211工程大学,共有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趋向,对于国家各省、市、自治区均衡发展,共同提高,影响巨大。

欢迎网友们能够参与我们的讨论,为国家拔尖人才的就业趋向,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为建设人才强国而不懈努力!请关注我们,我为您点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