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真的不容易。
从异常严峻的时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付出获得了回报。
上海疫情中,有两位人物不得不提,一位是张文宏,另一位是吴凡。
张文宏大家都很熟悉了,在这次疫情当中,他是最具知名度的防疫专家,他的观点也被很多人所信任。
他的专业知识深厚,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病毒研究可谓鞭辟入里。同时他语言幽默,口才一流,坦率真诚,被人称为“硬核教授”,深得大家的喜爱。
另一位被人所熟知的防疫专家是吴凡,她有“防疫女侠”的称谓。
吴凡和张文宏不同,她成名较晚。
在3月26日,吴凡作为发言人坐在讲台上,面对镜头说了一番话,正是这一席话让吴凡火遍全网,成为最受关注的防疫专家之一。
吴凡出生于1968年,江苏人。有关吴凡家庭背景的消息,网上很少。
吴凡那个年代,能考入大学的人寥寥,那时的大学生比例较少。
考上大学意味着稳定的工作,好的前程。
吴凡199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系,那时的她23岁,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她的前程就此开始一片辉煌。上海医科大学就是如今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名副其实的985名牌大学。
从大学毕业那一刻,吴凡对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十分明晰,她要从事仕途。在1991年7月,也就是刚毕业那年,吴凡就进入了上海市卫生局,从科员干起。
吴凡为人干练,做事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在上海疫情防控中,也有所展现。在上海疫情严峻之时,吴凡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从此名声大噪。
至今清楚地记得,3月26日那天,吴凡女士戴着口罩,正襟危坐,说出了惊世骇俗的话。
吴凡说,上海不仅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不能封,它太重要了,全世界都离不开它。从那天起,吴凡成名了。
她干了四年科员后,升职为副主任。经过多年努力,她的职位一路水涨船高,从主任、处长到挂职副市长,完美诠释了职业女强人的升迁之路。
吴凡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代表。在功成名就之后,吴凡对现状并不满足,仍努力充实自我。2016年,已经48岁的她获得了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我,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个人前途考虑。
吴凡发表过多篇论文,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
通过网站检索后发现,吴凡在女性乳腺癌、大肠癌、慢性病、脑血管等方面都有研究,都曾经作为署名作者发表过相应领域的论文,真可谓全能型人才。
吴凡曾在四年前去贵州毕节市的一个贫困地方做调研,还亲自去医院看有困难的老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调研结束后,吴凡回到了上海,开始严密思考如何提升落后地方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给更多人带去健康。
鉴于吴凡在毕节市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有关方面授予了吴凡三等功的荣誉称号,吴凡还挂职毕节市的副市长,前途一片辉煌。
在疫情发生后,吴凡工作十分繁忙。吴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常到晚上八点左右才到家,这是工作的常态。吴凡每天八点左右到家,不能整点下班。
体制内上下班时间相对较为精准,吴凡对自己有更高要求,每天还需要加班,而且至少加班两个小时,确实十分辛苦。她的奋斗拼搏精神也是令人钦佩。
吴凡目前的职位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身上的重担有千斤重,她丝毫不敢松懈。她说:“疫情防控,我随时待命。””吴凡“防疫女侠”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啊。
吴凡给我们年轻人三个启示,我们从她身上能学习到教科书上学不到的能力。
第一,吴凡在那个年代成为了稀缺的大学生。
“稀缺”才能成为最有力的竞争力。
正是由于大学生在那个年代是凤毛麟角,他们才会有更多优质的发展机会。打造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能力,尤其重要,不一定是学历,但一定是“你会做,而绝大多数人做不了”的能力。
第二,吴凡在48岁时获得博士学位。
不能为了躲避就业而去深造,而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当你在工作中发现,有学历能使自己的工资更高,职业发展更为顺畅或是需要特定学习更深奥的专业知识为工作服务,这时有针对性地去深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心还在跳动,就不能放松学习,走出校门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恰恰才是学习的起点。
第三,吴凡懂得去基层历练,扩展视野。
千万不可眼高手低,做事要脚踏实地。
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和技能,扩展眼界,在给简历加分的同时,也能切实有所收获。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动是排除焦虑和不确定感的灵丹妙药,不要总是沉浸在漫无边际的想法中,努力去实践,困惑会逐渐消弭。
吴凡过往的言行受到了不少争议,有人支持她,也有人反对和嘲讽她。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她撑起了半边天,让自己成为了人生的主角。
“抗疫女侠”有段时间没有现身了,预测是忙于抗疫和工作,有空多陪陪家人和孩子,也许是吴凡心中最大的愿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