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初中

“菜中”也能上四大名校! 上海中考录取新政正影响每一位中小学生

崇明考生610.5进复旦附中、杨浦考生628.5拿下交大附中、徐汇考生648分考入上海中学、闵行考生最低651分读华东师大二附中……2022年上海中招录取新政带来的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一位中小学生、每一所中小学。

民办初中格局生变

多年来,上海基础教育形成了稳定的格局:高中阶段公办学校最强,从原来的39所市重点到后来的60多所市示范性高中,要考入985、211高校,最佳途径是考入“四大名校”等头部高中;初中阶段民办学校最强,考入名校排名前十位的是清一色的民办初中;小学阶段也是公办小学最强,民办小学数量较少。

由此,在很多家长眼中,小学要上本区最好的公办小学;初中也选本区乃至全市最好的民办初中,尤其是华育中学、兰生复旦中学、张江集团学校(已转为公办)、上宝等头部初中;高中首选当然是“四大名校”“四校分校”“八大金刚”等头部高中。

但家长和孩子这样的选择是基于延续多年的中招录取政策,即“四大名校”等市重点类中学拥有优先向全区和全市招生的权利,通过自主招生挑选优秀学生,而且招生的比例还不低,从50%到70%不等,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民办初中通过选拨优秀小学生,以高强度、提前学等方式,在中考自招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这一录取政策带来的择校循环:民办初中由于拥有招生、师资、课程等自主优势,形成了上海初中的“第一阵容”,而公办初中则与之相反,发展滞后,被称为“菜中”。如何破解这一困局,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以及2014年上海“3+3”新高考的实施,新中考改革呼之欲出。

中考录取新政落地

2018年4月,《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2022年起参加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考生将迎来全新的录取模式;2021年3月16日,《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公布,旨在充分发挥招生录取改革的正面导向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和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按照新的中招录取政策,从2022年起,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进一步细化了自主招生比例、名额分配方式、综合评价录取程序等内容。自主招生比例由40%降至15%,名额分配则从15%提高至42%,具体包括名额分配到区和到校两类,合计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65%。

名额分配招生比例的大调整,一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优质高中的大部分招生名额,将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此举将极大促进教育均衡,避免扎堆择校。分配生比例的提高,结合公民同招、全民摇号等政策,形成了小学到初中这一“进口”和初中升高中这一“出口”的闭环,将更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高中迎来全新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彬曾表示,此次中招改革意味着各类初中学校的毕业生都将有机会升入优质高中就读。只要学生努力,不管在什么区域和学校,都能看到希望。因此,对于面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学生家长而言,这是重大利好,有助于坚定选择家门口学校就近入学的信心,减少择校焦虑。

从2022年上海中招录取改革元年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这种“示范效应”。“名额分配到校”的分数线低了不少,而且越是普校,分数线越是偏低。如进入“四大名校”的考生,最高分超过740分;到了“名额分配到区”,分数线也在726分和709分之间;而到了“名额分配到校”,可谓低到了地板,崇明区凌云中学一考生以610.5分压线进复旦附中,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改革也给部分考生带来“切肤之痛”,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4年前选择就读民办初中的孩子,很多学校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静安区一所头部民办初中,往年有10多人通过自招进行“四校”,今年竟然“全军覆没”,更为不幸的是,“分配到校”的名额根本轮不到他们。

毋庸置疑,凭中考成绩决定进入相应高中的招生录取制度,是教育行业各方长期磨合的结果,有其积极意义和相当的群众基础。如今,中考录取新政的全面落地,难免引来各方议论,如何确保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透明,仍将是长期的话题。

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基础教育承担着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努力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二是为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前做储备。对上游如何引导初中提高教学质量,对下游如何为大学输送合格人才,不仅仅是高中学校的任务,也是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共同使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