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是个河南人。
除了胡辣汤和烩面,河南的另一大特产是高考考生。
某个张姓名嘴讲课时说过,如果你的大学里有一个河南同学,请珍惜他,因为他不知道干死了多少人,才能坐在你身边。
这是2022年各省的高考人数排名。
而河南,只有一所211,两个双一流,一本院校寥寥十个。
这一百多万考生,极个别人能考上清北,考上交大,好点的能考上郑大,考上河大。
而大部分人,只能烤上地瓜。
当年有个著名段子。
说一个河南考生和一个上海考生,俩人都考了五百多分。
河南老爹:完了,没学上了,去上海打工吧。
上海老爹:稳了,至少一本,去河南旅游吧。
段子虽然是段子,但多少有点现实主义的悲凉色彩。
现实就是,河南每年那一百多万考生,大部分人是没有学上的,或者是大专。
一小半的人,可能能上个二本以上的学校。
极少数的,985/211/清北复交。
所以前段时间,
所以前段时间,大家提起小镇做题家的时候
所以隔两天就上一下热搜的小镇做题家话题,大部分河南孩子看了,是真的没啥代入感。
小镇,大多数人都不是做题家。
我高考那年,考了523分,比二本线高19分,比一本线低21分,卡的不上不下。
最后,擦线上了个二本中医类院校。
医学类的院校,一般都要比同档次的学校分数高一些,我有些同学都是拿着将近一本线的分数进来的。
学校里大部分都是河南省内人,大家卷生卷死,最后上了一个还不错的二本。
然而系里有几个新疆的朋友。
一问他们考了多少分,三百多还是四百多我忘记了。
然后给我们都整自闭了。
明明大家都在同一所大学里打游戏,但付出的东西却截然不同。
就拿我来说,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是全校第一的成绩
我们市里五六所高中,我上的是最好的一个。
然后,我们文科8个班,我是重点班的,虽然是重点班万年吊车尾吧。
最后,参加高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考验,和考了四百多分的大兄弟在同一所大学的同一间教室。
这还只是一个二本。
不是一本,不是211,更不是985。
网上的小镇做题家,至少得是个211吧,至少你的学校说出去得有些名气吧。
而我的学校,除了医学院校这个相对特殊一点的身份,其他不值一提。
甚至于说,在本科这个层次里,我们这些二本学生是最没有存在感的。
小镇做题家们靠着刷题上了名校。
而我们这些二本学生,也刷题,但上不了名校。
他们有时候还会被网嘲一下除了做题啥也不会。
而我们,压根儿没人看得到。
像我这样的本科学生,哪怕没啥存在感,好歹有个本科学历,找工作的时候不说有多好吧,至少稍微有一点点用处。
但基于河南每年一百多万的考生数量,有很多人,是上不了本科的。
我上班后的第一份工作,认识了少年老成的老八。
老八来自河南某个地级市的某个小县城,在郑州上了个大专。
跟他聊天,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因为我们学校风气还算挺好,所以我高中三年,基本没见过有打架啥的,也没有那种所谓的坏孩子。
但在老八的讲述下,他的高中生活,那就是一个江湖。
什么这个大哥和那个大哥的恩怨啦,团伙与团伙之间的是是非非啦,还有各种感情纠葛是是非非啦……
听得我这个乖宝宝大呼过瘾。
这哪儿是上学啊,这是上道。
所以明明老八比我小几岁,却比我社会得多。
老八毕业后,不,准确来说是还没毕业的时候,就自己贷款报了个设计速成班,学了平面设计。
然后靠着这个技能,以及培训班给搞得面试作品,还没有毕业就进入了我们公司,开始了当牛做马加班到凌晨的设计生涯。
相对于我这种毕了业晃晃悠悠还不知道自己要干啥的人来说,老八就实在的多。
小镇不止有做题家,还有带专生。
人家在痛斥大厂996惨无人性的时候,他们想的是怎么先有一门手艺当敲门砖,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像老八这种,同样是小地方出来,还指望不上学历的年轻人,才是这个城市的主流。
小镇做题家之所以能被看到,本身就因为,他们已经从小镇出来了。
他们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学校,然后可以借此找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在之后漫长的人生经历中,一遍感慨自己与身边人的差距,一边稳步上升,积攒自己的眼界、能力、人脉,最后完成阶级跃迁。
事实上,在他们考出小镇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拿到了某张门票。
某张被这个世界看见的门票。
而那些同样在小镇出来,考个一般的学校,只能找个一般的工作,成为大城市里一颗螺丝钉。
更惨的,连成为螺丝钉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人,你说生活的好,那肯定是没有那么好的。
但你要说惨,又不足以惨到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程度。
明明是基数最大的一群人,最后的结局却是被忽视。
想起来我们以前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因为都是各个初中的尖子生嘛,自信满满。
学校统计大家的理想院校时,一个个不是清华就是北大。
至于在家门口的郑大,我们都嗤之以鼻。
班主任看着我们年少轻狂的模样,摇了摇头:
“看不上?我看你们是考不上。”
现在回过头来,当年以为211是高考地板,现在看来是大部分人的天花板。
哪怕我们那个重点高中,也没多少人能考上211。
甚至于我这样考个二本的,都算中等偏一点点上了。
更何况,我们市有六七所高中。
这,就是高考地狱模式的河南。
高考的时候,我们班六十个人,有上清华的,有上人大的,武大的,中国政法的……
也有像我这样的吊车尾,上个二本的。
小镇做题家之所以能引起讨论,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普通。
本来就是学霸,无所谓什么做题家不做题家的。
他们已经是应试教育的胜利者了。
只是放在人生的这个战场上,高考的胜利显得略微有些单薄和格格不入。
那些自嘲,多少也有点洋洋得意在里头。
而另一批人,或者说大部分人,连自嘲小镇做题家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世界很大,但舆论场其实很小。
在那些在短时间引起热议的话题里,有的人可以成为中心,有的人只能成为背景板。
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没有值得一提的标签,但依旧努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长大后最大的标签,是普通。
没有过人的智商,没有很好的成绩,拼尽全力去获取平淡的生活。
那些小镇做题家们一边自嘲,一边逐渐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
而真正的普通人,才是小镇的主角。
那些乏善可陈,却如你我一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