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月薪4万的博士被月薪7千的同学安慰, 来自小县城的优越感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优越感这种东西,跟当下个人的处境、想法和综合因素有关系,有的时候是跟个人有关系,有的人就是可以自信到时刻能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优越感,其实这也不错,这样的人始终可以活得自在,可能他的优越感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不过得到自己的认可就够了。

如果被问及,一个在大城市工作的博士,名校毕业,月薪4万,和一个在小县城工作月薪7千的小职员相比,谁有优越感?

如果一定要选择,那肯定是选择前者,名校博士、月薪四万,这难道不是已经站在精英群体的边缘上了吗?当然是他更有优越感。

实际上呢,还真不一定,博士生可能比较谦逊,在小县城工作月薪7000元,可能有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总是能够觉得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优越感溢于言表。

月薪四万的博士,被月薪7000元的小职员安慰

一位网友就在网上倾诉了这样一段比较窝心的经历,这位网友名牌大学博士毕业,毕业以后在上海工作,最初签订合同的时候税前35000千元一个月,到现在到手四万,这样的工资水平在老家小县城就是天文数字,年薪超过40万,这个工资水平其实在大多数城市都是上等了。

不过这个博士过年回家的时候,竟然被在老家工作的同学安慰“别苦着自己”,这让他感到很窝心。

这位同学在老家工作,月薪7000元,幸福指数爆满,觉得他在外工作生活,太辛苦了。

这位网友表示开始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人生达到了巅峰,但是回老家之后觉得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他从内心深处也认可同学的话,在老家工作虽然赚的少,但是消费水平低,房子三四千一平米,有房有车无贷款,日子过得潇洒自在,在上海工作,虽然月薪超过4万,但是跟房价比起来根本不多,一平米房子都买不起,这样一对比幸福指数差距就出来了。

优越感是自己建立的,不是别人说了算的

从生活压力上来看,毕业以后回到小县城肯定压力小很多,小县城几十万就能买一个大房子,再配一部车子,即便是有贷款也毫无压力。

一个月七八千的工资,就能过得很滋润,关键就是没有房贷压力,而且消费水平比较低,生活无压力,这就是小县城的优点。

但是大概也就只有这样一个优点,其实这位博士完全不用有心理负担,因为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买不起房子,或者做房奴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从生活品质和享受到资源上来看,小县城肯定跟大城市没法比,随之而来的还有格局、视野,在上海生活与跟小县城生活,人们的想法、观念是不一样的。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博士生的后代在上海上学、生活,子女从小就是大都市的孩子,从小就视野开阔,从小就有见识。

而小县城生活的孩子,他们未来有两条路,要么继续留在小县城,要么到大城市发展,前者当然很容易,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小县城生活一辈子,看过了外面的大城市,就不想拘泥于小城生活,当他们想要进入到大城市的时候,他们就要重新开始在大城市“开拓疆土”,走着博士生以前走过的路,并且要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才可能有博士生的结果。

而博士生的子女呢?轻而易举就能过着像父母一样甚至更好的生活。

因为他们从小享受了顶尖的教育和资源,从一出生就已经赢了几个台阶。

这才是潜在的优越感。

优越感不必写在脸上,追求内心舒适,拒绝攀比

优越感是自己内心产生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就是虚幻的,跟个人信念有关系,有的人优越感很强烈,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优越感,优越感就写在脸上,有的人优越感只是暂时,个人优越感来源于对外界的不了解,很容易就打破。

不过有优越感总比有自卑感要好很多,但是如果优越感一直写在脸上,就会影响个人社交。

就拿《令人心动的offer2》这档节目中的王骁来说,最初他把斯坦福的杯子摆在桌子上,带着斯坦福的工牌,时刻把优越感写在脸上,结果呢?引起了别人的不适,最后他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最后收起了这些标志性的东西,真正投入到实习当中,口碑逆转。

我们内心可以保持一定的优越感,比如说学历优势,比如说学校优势,比如说成就优势,或者单纯就是生活无压力的优势等等,这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优越感不必写在脸上,隐藏在内心深入,保持一种谦虚谦逊读的态度,适当考虑别人的感受,才是有智慧的人的一种行事作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