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何方迪
11月19日上午,亚洲教育论坛在成都正式启幕,来自国内外政要、诺奖得主、教育、科技、文化等多领域代表,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境外与境内连线的方式,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变革与创新、大学高质量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诸多议题,共同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贡献新智慧。
论坛“老朋友”,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俞立中如约而至,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面临怎样的挑战?蕴含哪些机遇?趁着论坛间隙,封面新闻记者和俞立中聊了聊。
虽然已过七旬,但记者眼前的他,仍保持着一股从容不迫的温润和儒雅,不少人关心退休后的俞立中究竟在忙什么?事实上他并没有淡出公共视野,仍在从事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为企业、高校、政府提供咨询,为教育发声和奔走,同时也拒绝了诸多希望他重新出山的邀约。
“现在家里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孙孙,有时还要陪他玩耍,解答小朋友天马行空的问题。”谈及家人,俞立中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此次抵蓉,俞立中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国际教育新的思考。“疫情后,教育国际合作、学生流动的大趋势不会有变化,但格局会有一定变化。”
他进一步谈到,国际冲突局势加剧,人文交流这条底线越来越重要。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体现。“让青年学子有更多的交往,相互理解和尊重,求同存异,这是世界和平的希望。”
如何重新看待留学的价值?俞立中表示,对青年学子而言,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他们提供了亲身体验、深度感受不同文化的机会,从而更理性地、更完整地认识这个多元文化构成的世界。
作为中国第一所中美合办研究型大学的创校校长,俞立中说,上海纽约大学本就是一所多元文化融合的研究型大学,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共同构成了学习环境,“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而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必须认同这些差异,尊重不同的文化,但我们更需要看到人类的共同之处。”
“尽管大家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帮助年轻人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并促进世界各国学生文化融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国际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