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社会中,总会存在着一小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或为乞丐、流浪汉,时刻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山东省街头的一位“流浪汉”也是如此,他穿着破烂,身上的衣服已然看不出原本的样子,脸上布满了胡渣,头发也显得有些凌乱不堪。但令人诧异的是,他的气质仿佛和一般的流浪汉有所不同……
路过的行人纷纷对这位男子投去好奇的目光,甚至有一些路人更是上前与其交谈,在这其中便有一位姓赵的男子。
在两人交流过程中,流浪汉的言谈举止让赵先生感到惊奇不已,因为他不仅口齿清楚、思维清晰,更是出口成章,连古诗经文也能够手到擒来,轻松背诵。
经过流浪汉的同意,赵先生把自己拍摄的视频发到了互联网上。很快,视频便引起了网民热议,流浪汉的身份也随之水落石出。可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是曾经河南省的高考文科状元。
那么,他为何会流落至山东成为一个街头流浪汉呢?他又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出生寒门,光宗耀祖
这个流浪汉名叫常学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起初,他的视频在网上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也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谁。不过在偶然机会之下,汝南中学的学生们看到了这则视频,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
学生们的讨论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时他们觉得视频上的流浪汉和学校光荣榜上的一位学霸的长相有些神似。原来,汝南中学作为当地有名的高校,在1997年曾出过高考的文科状元。学校为了激励后来的学生,因此会把毕业的优良学生照片公示在学校光荣榜上。
很快,这个推测便在学生群中流传起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这个流浪汉怎么可能是我们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呢,他看起来只是一个街头流浪汉罢了。”听了这个说法,同学们再一次仔细端详起视频里的男子,而后大部分学生认同了这个说法。
但是也有人站出来反驳道:“大家好好对比一下那个流浪汉的面容,的确和学校光荣榜上的那个学霸的长相一样啊,只是衣着和发型有些出入而已。”听罢,原先认同他不是学校毕业生的同学又开始变换起自己的立场。
就在同学们摇摆不定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们率先确认了视频里男子的身份。经过仔细辨认,老师们认定他就是常学福,学校1997年的高考文科状元。就这样,他的身份才得以水落石出。
原来,常学福曾就读于汝南中学,是学校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学霸级人物。就读期间,他的成绩一直稳稳保持在年级前三,老师们对他十分看好,认为他将来必定有所出息,同学们对他也是百般羡慕。
但是,与他的成绩在当地遥遥领先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在当地却是十分贫寒的。一家人居住在河南省的一个贫困乡村中,常年以务农为生。有时候,家里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生计,并没有充裕的资金来源。
即使这样,常学福的父母却始终坚持要让自己的儿女接受教育。他们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却相信通过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走出小乡村。
常学福自然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最终,常学福完成了父母对他的殷切期盼,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升入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汝南中学。
在校期间,他一直成绩优异,屡屡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表扬,还因此得到了许多补助,为家里减轻了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学福很快就到了高中毕业的年纪,马上就要迎来重要的高考大关。在当时高考满分九百分的情况下,常学福拿到了800多分,他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同时,他的父母也为他感到十分骄傲。
然而,常学福并没有在高分的喜悦中沉浸多久,接着他便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填报志愿。虽然八百多分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极高的分数,但是他却没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进入我国的两所最高级学府清华、北大。
最后,他的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就这样,常学福顺利成为了一名人大的大学生,光耀自家门楣。
这个消息也渐渐在群众当中传播开来,得知这个好消息的村民都为他感到高兴,就好似是自己的儿女考上了好大学。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励志故事被村民们口口相传,成为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如同明星轶事那般。
找寻人生,遭遇挫折
进入大学之后,喜爱阅读的常学福自然是选修了文科类课程,其中就包括哲学。除去平日里专业课的学习,他自己还经常在课后研读一些古今经典,那些对于旁人来说繁复难懂的知识到他那里,他却是自得其乐。
四年时间过去,他的知识储备量相比别人已经十分富足。这也是他虽流浪但谈吐不凡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生都是由国家来分配工作的,但就在常学福毕业的那一年,政策开始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为大学生安排岗位,而是由他们自主就业。于是,他开始积极寻找起工作。
由于能力出众,常学福很快便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大部分人还忙于寻找出路的时候,他早已踏上前往山东威海奋斗的路程。工作中,他依旧保持着学习的态度,积极进取,加上自身能力强劲,公司领导非常看重他。
短短半年时间,他一路升职加薪,十分顺利。本来大家都认为像这样干下去,他的前途必然会是一片光明,但没想到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能力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多,随着职位的晋升,他不得不面临着更多的应酬。而这样的生活很快便让他产生了无力和厌倦之感。相比于纸醉金迷的酒局生活,他更喜欢自由和随性。经过一番思考,他最终决定辞职,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辞别山东,他辗转回到了北京。在那里,他找到了另一份工作。但遗憾的是,这份工作的性质并没有和前一次的经历有多大不同。因此,即使面对着高薪的诱惑,他还是不愿意随波逐流,成为喝酒应酬的商业机器。不久,他再一次产生了辞职的想法。
当时,他的同学正好想要邀请他一同前往上海谋求发展,这让本就产生了辞职念头的常学福豁然看到了出路,于是便欣然应允了同学的提议。就这样,他们两人相伴离开了北京,打算前往上海。
来到上海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常学福越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快节奏生活。借由前几次的工作经历,他决定自己创业,自立门户。后来,他创办了一所小型公司,主营电脑维修业务。虽然公司的业务规模不大,但在常学福的带领下,公司的营业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在外漂泊多年,他的事业总算有了一个稳定可靠的落脚点,公司也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业绩蒸蒸日上。转眼间,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听说了这个消息,他们再次惊叹于常学福的才华。一时间,他又成了村里的“明星人物”。
俗话说,事业场得意就必然有情场失意,但常学福不同。随着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他遇到了一个自己心仪的姑娘,很快两人便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的感情持续升温,不久就迎来了爱情的结晶。
可没想到的是,自从妻子生完女儿之后,两人坚如磐石的感情竟开始出现许多摩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维持了四年的这段婚姻就这样走到了尽头。离婚的时候,常学福的女儿判给了他的妻子抚养。
昔日辛福的家庭就这样破碎了,常学福倍受打击,他开始对上海的生活、工作产生消极的情绪,失去了动力。于是,他把自己的公司卖掉,剩余的资产全部留给妻子和女儿,只身回到了河南老家。
遵从本心,自在流浪
看到从上海回来的儿子,常学福的父母感到很开心,他们原以为儿子只是回来待一段时间就会回去继续上班。但眼看着时间过去了很久,儿子仍未有离开的打算,两位老人不由得担忧起来。
经过询问,他们才知道儿子早已卖掉上海的公司,并且已经离婚。得知这个消息的两位老人对儿子的做法感到十分的不解与无奈。
反观回到家乡的常学福,他并没有呆在家中无所事事,而是在思考自己接下来应该要做什么。向父母坦白一切之后,他便从父母家中搬走了。之后,他在家乡开起了一间水果店,整日卖卖水果、看看书。
他很喜欢家乡的这种慢节奏生活,以买水果为生,生活并不忙碌,闲暇之时他还可以捧起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在水果摊上,他感受到了人间烟火气,感受到了来自小镇百姓之间的真情实感。这是过去忙于工作,穿梭在灯红酒绿中的他所想不到的美好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常学福一过便是七年。他自己倒是十分享受,自得其乐,但他的父母看在眼里却免不了担心。毕竟常学福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不需要父母操心很多。对于他突然的反常行为,两位老人皆是忧心忡忡。
而街邻四坊的居民对他充满了各种好奇,对曾经名噪四方的高考状元如今的经历感到唏嘘不已。当地政府听说了这件事,本着不想浪费人才的想法也找过他,表示可以为他安排一些岗位,但都被拒绝了。
久而久之,关于常学福的谣言四起,但他本人对于这些外界的流言和纷扰根本不在意,还是始终专注在自己的生活中。他甚至还曾一度认为这就是他想要找寻的人生。
七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段时间里,他坚持阅读很多书籍,也思考了很多问题。不知不觉间,他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不同的认识。时间的洪流之下,不仅个人的思想在变,时代也在不停更迭着。就在常学福埋首于日常生活不闻世事时,智能科技悄然出世,一批批智能产品应接不暇。
其中,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占据着人们大部分的时间,越来越多人成为低头一族。手机成为了人们日常必备的物品。而在常学福看来,他认为这是对他精神的另一种约束。因此,他萌生了一个扔掉手机、关掉水果摊,外出游历的想法。
于是,他对父母说出了这个想法。听罢,父母自然是不赞成他这样的做法的,他们认为常学福前些年放弃工作,回到家乡摆起水果摊,不过是因为受到打击意志消沉一段时间罢了,没想到他如今竟做出这样的决定。
父母连同他的弟弟都努力劝说着常学福,但他都不为所动,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大家这才意识到,他想要的或许并不是来自物质上的满足,对于这些他怕是早已参透,唯有浪迹天涯、行至远方才能使他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家人知道劝说无果,便无奈地同意了。
就这样,常学福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几年时间过去,他游历了祖国大大小小的地方,也终于在行走的旅途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在行至山东时,路人注意到了他的不同。机缘巧合之下,他的故事才被曝光,从而被大家知晓。
其实,网络上对于常学福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明明能力出众却选择浪迹天涯;有人则认为他是在追求自己的本真,并无不妥。而对比常学福前后不同的人生迹遇,此时的他虽在流浪,但内心却是富足的,并真正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这是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