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校长来了丨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 我对教育依然抱有热情

封面新闻记者何方迪实习生许诺

尽管已卸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职务两年,但73岁的俞立中看起来比以前更忙了。

来自全国各地教育机构伸出的橄榄枝不时递来,邀请他出任顾问或管理者,都被他一一回绝。

“也许大家会觉得我的身份还有点号召力,但对我个人来讲不算好事情。”在俞立中眼里,人要服老,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

“我对教育还是有热情的,你们问我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回答,但是不要给我任何title(头衔)。”

今年是上海纽约大学成立10周年,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和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案例,2012年,花甲之年的俞立中出任这块“试验田”的创校校长,此前,他曾担任六年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他形容这是一趟“艰难而愉快的合作”旅途。

虽然平地而起的高楼很快迎来了新生,但中美文化背景、教育体制、政治制度下带来的办学差异,让上纽大一直在摸索中前进。

十年过去,上纽大毕业了六届本科生和一批研究生,毕业生分布全球,供职于各大知名企业或投身高等科研机构。

现在,不少对中外合作办学感兴趣的学校纷纷咨询他,俞立中说,自己正在考虑写一本书,记录上纽大筹建的完整过程及如何解决当时面临的困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属于俞立中的上纽大故事结束了,但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的事业没有止步,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他对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又是否发生了变化?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学者,又如何看待近年来不断出台的基础教育新政?近日俞立中做客封面新闻教育会客厅,就以上问题一一解答。

封面新闻:怎样看待当下教育国际合作?

俞立中:在世界局部冲突加剧,经贸摩擦不断的情况下,人文交流是国际教育开展最重要的基础,守好这根底线是我们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最重要的任务。疫情之后,教育的国际合作、学生流动的大趋势应该不会有明显变化,但格局会有一定变化。

封面新闻:对青年学子来讲,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在哪?

俞立中:中外合作办学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看到更大的世界。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大家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的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帮助年轻人相互了解、相互欣赏,这是人类未来的希望。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有责任促进世界各国学生的文化融合,让年轻人能够真正理解世界的多元化。中国在融入全球治理体系中,也需要一批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人才,参与到全球问题的解决中来。

封面新闻:您是中国第一所中美合办研究性大学的创校校长,上纽大这十年的发展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应该有很多人找您吧?

俞立中:对,现在不少对中外合作办学感兴趣的学校或企业,有时候会来咨询一些问题,比如跟外方谈判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我打算写一本书,系统回顾上纽大筹建过程,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对中外合作办学有所了解。

封面新闻:这两年除了工作,还在忙什么?

俞立中:(笑起来)家里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孙孙,之前疫情的时候在家辅导他上网课,有时候还要解答小朋友天马行空的问题,很多知识我都不知道,要上网查资料。

封面新闻: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者,怎么看待基础教育领域的教改政策呢?比如“双减”。

俞立中: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双减”不是简单地停止刷题,减轻负担,它的目标是如何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没有了课外补习班,干什么?是去玩?还是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站在教育角度来讲,青少年首先要保证睡眠时间,同时培养他的兴趣,在玩的过程中接受世界的信息,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他的生活会非常精彩。

我也跟一些教培机构的人聊过,现在学科类培训不好做,可否考虑转变思路,发展孩子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比如体育锻炼、艺术熏陶等等,让每个孩子按照他们的天分发展,培训机构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