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许多单位招人仅限985”, 上海交大教授讲出了3个现实, 很无奈

刷到一个视频,上海交通大学一位陈姓教授在视频中说:“好学校和差学校出来的同学,就业机会和收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好多单位招人的时候就仅限清北复交或者是仅限985”。

1)

这位上海交大教授讲的话很不好听,但道出了3个现实,挺无奈的。

第一个现实:学历把人们分成了“三六九等”

为什么有些单位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直接表示“只招985大学毕业生”,因为在他们眼中,985大学毕业生是人才,是优秀的年轻人,而“非985”大学毕业生根本就不配进入他们的单位。

学历把人们分成了“三六九等”,清华北大的学生是最强的、最优秀的;其他的985大学毕业生和少数211大学毕业生也特别受认可,算公认的“一等人才”;除此之外的大多数211高校毕业生只能算“二等人才”;“非211”重点大学毕业生会被归类为“三等人才”;地方管理的普通高校本科生算“四等人才”……

其实,许多人知道这种分类方法不科学,也不应该,只是当下社会大学毕业生太多了,招聘单位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不得不用筛学历的方式来筛选人才。

第二个现实:“普通人”的机会越来越少

以前我们经常听别人说“天道酬勤”“苦尽甘来”,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很多人辛勤劳作了一辈子、吃了一辈子的苦,也没有获得什么好的回报。这些人一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资源没有背景,也没有什么靓丽的文凭,他们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又没有抓住当初的机会好好学习,拼人脉拼不过“二代三代们”,拼文凭拼不过名校毕业生,他们基本上一辈子都会被限定在自己所在的圈层。

第三个现实: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真的什么都强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表现在方方面面,像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有些人性格就是好、能力就是强,比如那些聪明伶俐,考上了清华北大的孩子,多数人跟他们比是差了一大截子的。

这就是现实,我们不应该抱怨上天不公,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然后朝着合适的目标奋斗。

2)

任何东西都有好坏之分,学校也是如此,但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学校是坏学校,大家没有统一的标准。

很多人认为双一流大学是好大学,“非双一流”大学不是好大学,这是不对的。这些人并不了解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其实有些“非双”高校实力不比双一流大学弱,它们的学风很好、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像深圳大学,该校师资水平、学科建设水平都是国内一流水平,生源质量也非常好,是公认的好大学,可是没有“双一流大学”这个头衔。

因此我们不应该随便给好大学下定义。就整体而言,综合实力强、学风好或者在某一方面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都可以称之为好大学;但对个人来讲,适合自己的大学就是好大学。

不管怎么说,好大学招录的学生数量都是有限的,大多数人去不了,只能在自己不太满意的学校里就读,他们的未来会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所处的社会,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清北学子那么高的智商,也没有“二代三代们”那么多的资源,他们在普通的环境中成长,接受普通的教育,上着普通的大学,当他们毕业之后,也差不多一辈子过着普通的生活。

作为“普通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要过分自信,觉得自己啥都会,也不要过分自卑,觉得自己啥都不是。我们要做的,是在“积极”和“消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不能对生活太失望,同时保持努力的状态,尽可能抓住仅有的少数机会,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一点。

今日话题:你觉得自己是“普通人”吗?你当年考上的是哪所大学?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