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毒教材”三个字,相信大家脑海中涌现出来的都是去年“人教版教材插图事件”。这起事件可以看做是社会反思教材的开端,在那起事件过后,社会各界人士都开始了对现行教材的关注。
“人教版毒教材”被国家查处之后,教育部立即对其进行了整改,本以为这场闹剧就此结束了。没想到最近这“有毒的教材”越查越多,上海有位高校女教师也对现行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批判。
为什么这些毒教材能够印发?教育部的作用何在?让我们一起来找出答案。
上海女教授一语中的
距离去年的“课本插图风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几天,上海一位女教授的一篇文章,把“毒教材”一词重新拉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位高校女教师对目前现行教材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广大群众不同,她直接把“毒教材”的矛头对准了各地的教育管理机构。
这篇名为《我国中小学教材的“缺失问题”和“十堰之痛”》的文章,从一个教育者的目光分析了当下中小学教材存在的诸多问题,除了去年引发广大人群关注的“不良插图”之外,她提出了课本内容方面的很多问题。
这位女教授指出,虽然当前教育领域的教材总体上来看是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的,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教材是打着“传授知识”的旗号,在暗地里向学生传递不健康的观念。
在这里她提到了一个学校的展板事件,在这张展板中,“我要做爱学习的好孩子”被切分为了两个部分,经过排版之后,这句话变成了非常容易让人误解的词。
经过有关部门调查之后,这所学校对此道了歉,并且说该展板的错误是“无心之失”。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材中像这样的“失误”却不在少数,难道都是巧合?这恐怕有待商榷。
毒教材为何屡禁不止?
这里所说的“毒教材”,指的是那些坑害广大学生的无良教材,他们有的涉嫌民族歧视,比如去年揭发的“人教版教材的插图事件”。有的表面上说要普及性知识,实际上却在向孩子们传输色情淫秽信息。
除了以上两种毒教材之外,包括前文提到的上海女教授在内的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如今的教材还存在着过分公式化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教材的共同问题。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小时候使用的课本,并为现在的中小学生无法接触到这种课本而感到惋惜。我国教材并不是没有辉煌过,但为什么这些年来“毒教材”越来越多?
是教材编写者审美降级了?还是审核的机构不走心?笔者认为这二者皆有,并且后者的原因要远远大于前者。
毕竟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客体,在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家对教材的监管不可能坐视不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毒教材”却依然被成功地出版并发行出来。这和审核的部门人员有难以分割的关系。
教育系统有无关联?
在毒教材越查越多的情况下,有一些性格比较直爽的网友在网络上直接质问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称他们“在其位却不闻其事”,也有一些考虑比较全面的网友提出,“毒教材”现象固然和当前教育系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问题的症结应该在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者身上。
笔者认为,现行的教育系统内部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毕竟按照国家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如果好好查的话,几乎不可能容忍目前教材出现的情况。
但目前的事实是这些教材不仅成功出版,而且成为了我国成千上万的中国孩子用来汲取知识的容器,这几年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些“毒教材”的编写者,背后很有可能有一种力量在支持,否则它们不可能克服教育部的重重筛选最后成为官方教材。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家在中小学教材的选用过程中的确存在疏忽失误,这值得我们反思。
结语:
我国教育领域很有可能有一些心怀不轨的“教授、专家”,它们企图从意识形态入手,通过课本来管理新一代年轻人,这个主意非常聪明,但它注定难以实行。因为我国有上亿人都很关注儿童的健康发展,绝不会让坏人得逞。
你对以上内容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