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寒冬中,上海交通大学大一新生瞿思夏,顶着重感冒重回“母校”——“浦江学堂”。对于她,这个国学学堂是一个存在于双休日那半天的课外“小学堂”。她从小学低年级入读,学满5年后才毕业。而对“四书”和《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的深度修习,带给她的远远不止今年高考语文科目的132分。
浦江汤汤,书声琅琅。令瞿思夏惊喜的是,当她变成大学生,10年前那个浦东图书馆教室里的几十人公益班,已经在全国14个城市播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班”,累计上万名学子从中得到先贤教诲。每一个周六或周日,都有4500名小学生同时在“堂”学习经典。而没有改变的是,整个学堂虽已扩容百倍,一座难求仍成为新常态。
[没通读过一本中国传统经典]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反对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中国人不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读什么?”身为央视《百家讲坛》名师、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鲍鹏山发现,从小学到大学本科,除了语文教材摘编或选读,大部分学生直到本科毕业,甚至没有通读过一本中国传统经典。与此对应,社会教育领域又频现“国学热”,各式各样的“国学班”“读经班”,或因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或因商业味浓厚而饱受诟病,还常常牵连到国学本身。
于是,他决心在青少年中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实验。这一计划很快得到时任浦东图书馆馆长张伟的大力支持,浦图落实了5万元开班经费和1间教室。2013年,就在图书馆二楼的一间小教室里,浦江学堂开出了第一个班级“克图班”。
“十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了二楼小教室。此后5年里的周六早晨,我都是在克图班的琅琅书声中度过的。”作为克图班毕业生,如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在校生左聿瑶坦言,正是在浦江学堂所学的《庄子》中对“无用之用”的阐释,那辽阔高远的意境在小小的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理想主义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让她坚定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作为专业,指引她在迷茫或虚无中重新抓住生活意义,在坊间“新闻无用论”纷争中拥抱更多可能。
[花5年精读至少7部经典]
谁来传道授业解惑?浦江学堂在全国各地的老师多为来自“双一流”名校的文史专业博士生,这十年来先后有200多名有文史哲博士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以及众多有教学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志愿为浦江学堂教学服务。鲍鹏山主导设置多轮培训和考评,着力引导他们把“深奥”的国学知识,转换为八九岁孩子听得懂的语言。
与社会上很多国学班不同,浦江学堂学员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一入学就要学5年。鲍鹏山设计出一套完备的“3+2+N”学制:最初3年为“养正”阶段,依次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养品行之正、思想之无邪、是非之明确;后两年为“培大”阶段,依次学习《道德经》《庄子内七篇》《坛经》,培养大格局、大眼界、大胸襟气度;之后的若干年为“精一”阶段,有志学员可根据需要继续开展学习与研究。
经过从小长期学习中华文化经典,有的孩子养成诵读习惯,即便出国旅游,也不顾时差坚持打卡;有的孩子成了历史迷,自发组建历史共读小组,广泛涉猎传统文化著作;有的孩子成为国学小达人,在央视和多家卫视竞赛节目中脱颖而出。上海语文协会理事、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表示,在他的学校里,浦江学堂的孩子很有辨识度:“他们心态平和、处事谦恭、待人热情、学习认真,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
[国学教育加速办班坚持公益免费]
事实上,浦江学堂每年都拓展新的城市和班级,2019年后更以每年新开15个班的速度扩容,并助力“双减”走进初中和小学课堂提供课程资源。在日常,学堂招一个40名学员的班级,设置120人的报名额度,结果报名通道开启后最快仅用4分钟就被报满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事业机构、委办局、民营企业家的鼎力支持下,上万学子享受高质量的国学教育是免费的。同时,学生家庭也成为公益践行者:每一名浦江学堂的家长都身兼义工,家委会全程参与班级管理,组织课外活动。孩子们去曲阜祭拜夫子,从书本走入历史现场;参加国学故事大赛,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加入辩论赛提升思辨能力,参与才艺大赛实践六艺,涵养君子之风。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至今年,整个学堂办班130个,遍布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合肥、成都、杭州、嘉兴、南浔、扬州等国内城市,学生规模超过了当年孔子弟子三千。对于这一公益国学教育平台,年过九旬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也发来视频道贺:“浦江学堂的创举,是对孩童成长的根和魂的教育。”她认为,浦江学堂始终坚持公益属性,以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凝聚公益力量,特别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