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儿科、骨科、消化内科、眼科5个科室近日获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标志着该院专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彝良县地处乌蒙山区,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看病难的问题长期困扰当地群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援滇医疗队队长、彝良县人民医院院长方侃表示,上海市一医院和上海市儿童医院共5名专家以中组部“组团式”援滇医疗队队员身份来到彝良县开展对口帮扶,至今已逾一年。经过上海专家的帮助指导,彝良县医院上一年度医疗服务质量跃升至昭通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协议定点医疗机构第2名。
高难度手术和新技术落地
90岁的肖奶奶成为了在彝良县医院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最高龄患者。
肖奶奶在家摔了一跤,家人将她送至彝良县医院骨科,确诊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高龄老人摔倒的治疗风险极高。上海援滇医疗队队员、上海市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桑伟林和当地医护团队共同为老人实施了“右侧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次日,肖奶奶就能够下床走路了。
这样的进步体现了彝良县医院实施专科细分带来的成效。原先,科室分类相对较粗,并没有强调重点专科。如此,不利于新技术的选择性导入和医生在专业上的成长。援滇医疗队聚焦细分专科建设,通过开展临床新技术,填补当地技术空白,带动重点学科矩阵建设。曾经的大外科被细分为普外科、关节骨科、创伤骨科。关节骨科开展了膝关节单踝置换、膝关节感染的一期/二期翻修等高难度手术和新技术,骨科月平均手术99人次。
青年医护人才快速成长
方侃是上海市一医院神经内科执行副主任。在彝良县,他遇到一位41岁男性患者急性脑梗死,如果向上级医院转运,时间耽搁不起。方侃决定立即施行急诊取栓手术。术后两天,患者已经可以自行下床活动。
以前,这样危重的病人在县内救治成功的几率非常小。如今,随着数字血管造影(DSA)等设备的引进和上海专家技术支持,彝良县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诊治能力迈上新台阶。同时,青年医生也有机会在急难险重病例的救治中得到锻炼,快速成长。
在人才梯队建设上,上海医疗队赴滇后,推出启明星人才培养计划,将科室副主任、科室副护士长的岗位设为内部竞聘,提高竞争性和积极性,强化第二梯队人才建设。推出雏鹰人才培养计划,对新入职、有冲劲、基础好的青年医护人员倾注资源加以培养。还实行“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机制,通过带教手术、门诊跟班、教学查房等方式进行教学。
随着眼科生物显微镜、外科手术显微镜、C型臂等一批新设备引进,彝良县医院加快新技术、新项目、新专科开发。心血管内科实现首例射频消融手术、眼科实现首例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一大批突破性病例的背后,一支能战斗、留得住、带不走的本土医疗队伍正在成长。
强化医共体惠及村镇群众
彝良县医院的能力提升也辐射到了村镇。县医院定期组织村医进行CT检查培训。村镇群众在下级医院拍片后,通过远程影像诊断工作台,由县医院阅片并给出专业的诊断报告。村医上传CT待阅片申请单源源不断。
为了在彝良全境建立紧密的医疗共同体,上海专家利用上海医疗资源优势,帮助当地建设云南首家县级医院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配备了自动血压仪、眼底检查仪等设备,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就诊和筛查提供了更方便的服务。就诊群众表示:“以前我们看病,做多项检查时要几边跑,费时费力。现在把这些检查项目集中在一起,非常方便。”
文:沈竹士图:受访对象提供编辑:赵征南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