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招生形势连年向好, 家中“宝贝”如何变成“养老护理”专才?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养老服务行业就是给老人洗头洗脚、端屎端尿的“伺候人”的工作,因此很多年轻人不愿意选择这一行。

然而,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智慧健康养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上获悉,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已经开办了5年,招生形势逐年向好,今年报考人数相比第一年招生时翻了几番,招录比达到了3:1。

[直击市场需求“痛点”]

为何有此变化?养老服务人员市场需求很大,是客观因素。众所周知,中国老年人口正日益增加,预计到2030年再增加2.23亿老年人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部分城市已率先进入重度老龄化时代。据上海市卫健委披露,到2022年12月31日为止,全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为553.6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6.8%,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然而,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共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在此背景下,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于2019年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至今已为社会输送养老服务人才近百人,分布于上海、云南、陕西等各类各级养老机构,为各地养老服务事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

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年轻人对今后的职业规划心中有底。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通过与中职、本科院校合作贯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让年轻人看到这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看到个人在这个产业中能发挥作用,他们的职业规划路径就有了。”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院长杨蕾介绍。

那么,学生进入养老护理专业,如何从原来的家中“宝贝”变成“服务老人”的专才?“转变观念是第一步。”城建学院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负责人蔡晶晶介绍,课程设置的第一环节便是高龄模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到“老年人的世界”,有了体验后,他们便能设身处地从老人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感受,更好地交流。

怎么体验?原来,每个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带上老花眼镜、耳麦等设备,看看老年人看到的、听到的世界。“我戴上老花眼镜,看出去的世界模模糊糊的。”“戴上耳麦后,周围的一切声音都很模糊,只有别人凑近了讲,我才能听得见。”一些学生体验后,情不自禁地说。穿上特殊的负重设备,体会老年人膝关节不能伸直的痛苦后,“我这才深刻理解老年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也自然能体会到与老年人沟通需要一种特殊的方式。”学生冯天麒感慨。体验过后,这些学生们有一个必修课——为家里的老人擦身体。通过先为自己的亲人做一些养老服务,从中体会到养老护理的重要性,也是帮助他们转换观念。“小时候,是爷爷奶奶照顾我,现在换成我照顾他们,这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敬老精神。”

[招生培养双融合]

据介绍,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两大特色。一是人才的引进端,与行业企业联合招生,创新招生模式。二是突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联动,共建课程体系。比如,今年12月,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与上海福苑康养集团共同成立产业学院,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并计划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等方式,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新的模式还在探索中。近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联合上海中信兴业养老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成立了智慧健康养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将促进跨区域汇聚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行业的产教资源,更有效地匹配和对接智慧健康养老资源。

在教学中,学校始终践行“岗课赛证”融合,将老年健康照护岗位要求、世赛技术标准及评价方法、“1+X”老年照护证书和课程融为一体。同时,学校在专业建设时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智慧信息技术,如:老龄体验设备进行老年状态体验;运用VR老龄体验系统、多媒体感官系统进行身心体验;使用基于世赛模式的情境化脚本进行角色带入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认同感。

近五年来,学院养老服务类学生获得各级各类技能赛奖项呈现飞跃式增长。学生获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调研类奖项20余项,师生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