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刘素楠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即将于下周在上海举办,1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在发布会上介绍,上海研究制定了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持续建设了30所数字化赋能示范校以及200余所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
2021年1月,上海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上海“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攻方向之一。同年8月26日,教育部批复同意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目标是到2023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
2022年3月,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机制构建形成,师生数字素养全面提升,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教育数字化基础架构体系基本完成。
王浩透露,上海市聚焦学校、学生、教师3个对象,全方位进行数字赋能。
针对学校的数字化转型,上海着力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数字大脑”“数字驾驶舱”等,整合校内所有数据资源并加强治理,以数字化赋能内部管理和精准治理。三年来,上海持续建设了30所数字化赋能示范校以及200余所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各类学校开展元宇宙、AI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打造虚拟仿真教学空间和数字化学习空间,积极赋能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
他指出,聚焦数据、资源、算力算法等关键要素,上海全力推进教育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教委推进上海教育大数据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推进“一数一源”,对本市教育各级各类数据进行归集、整合、集成并加强科学治理,充分挖掘教育数据的价值;以大数据支持教育决策、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科学评价。同时,进一步整合上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育诊断系统、学分银行等全市综合性教育大数据生成应用场景的内部资源,推进教育数据“上网上链”,实现众多业务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协同”。
王浩说,聚焦重点应用场景建设,上海积极构建教育数字化应用生态。
上海市教委持续打造“上海学校数字基座”,中小学备课、教学和作业辅导“三个助手”数字教学系统、教师研训一体化平台等一系列全市性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以项目驱动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持续打造上海智慧教育平台,不断丰富数字教学资源,大力建设各类网络学习空间,积极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教育环境,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如何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和促进中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据王浩介绍,上海市促进全市中小学数字化转型刚需条件的“步调一致”,抓住国家和上海市新基建以及“全城光网”建设的契机,推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强校工程”,及时为原来条件比较差的一些薄弱学校补齐数字化转型必需的网络基础运行环境短板,加大硬件和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加强建设和服务保障支持。
在推进的工作机制上,上海市教委通过创建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数字化转型赋能示范校,包括元宇宙建设“揭榜挂帅”、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作为牵引,来以点及面、点面结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统筹和协同推进上,上海市通过建设学校数字基座、中小学综合评价系统等全市性的大平台、大系统,并以积极推进常态化应用为导向,带动所有学校和师生积极参与,逐步缩小数字化转型的校际差异,来促进协同发展。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师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王浩指出,上海市教委通过打造全市统一的教师研训一体化平台,开设“海上名师坊”,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等一系列举措,切实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以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应用,来促进教师共同学习进步。
他认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还是要聚焦在“教”和“学”这两个环节上。为此,上海市教委构建了覆盖全市中小学生所有学习科目的“空中课堂”,目前录制了2万多节优质的在线课程,打造了全覆盖、全媒体、全终端、全免费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场景,建设了全市性的中小学备课、教学和作业辅导“三个助手”。
同时,上海打造众多的沉浸式、体验式、5G+云网融合多点协作式的教学场景和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体育、智慧美育等一系列应用场景,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月29日至31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即将在沪举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透露,本次大会期间将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展示中国与有关国家数字教育合作成果,发布国际数字教育案例汇编,发布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发布《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2023》《数字教育前沿》期刊创刊,同时还将发布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海倡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