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五个新城有没有好学校? 新学校如何更快变成家门口的好学校? 上海市教委负责人回应一系列热点问题

界面新闻记者|刘素楠

2024年5月10日,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4上海“民生访谈”节目,回应了扩招理工农医、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建设社区宝宝屋等教育热点问题。

热点一:上海高校为何扩招理工农医?

今年3月,《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引发关注。

根据《方案》,上海采取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理工农医学科专业招生规模,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理工农医专业门类本科生招生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同步提升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医药卫生等高职专科专业大类招生规模,理工相关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占比也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同时,《方案》明确扩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人才招生规模,增加急需紧缺领域招生规模。

对此,周亚明回应,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要紧贴国家和产业需求,目前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但重点产业的人才缺口比较大。

经统计,上海高校专业布局存在理工农医类专业布局和培养规模偏少,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供给不够等情况。“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对我们优化高校学科布局提出了迫切要求。”周亚明表示。

另外,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上海是拥有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安全运行、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挑战。

他指出,本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就是引导和推动全市高校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规模,更好匹配国家重点战略和本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为此,上海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调控,采取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理工农医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热点二:“五个新城”有没有好学校?

据周亚明介绍,“十四五”以来,上海“五个新城”累计高标准新建、高起点办学5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普惠性托育点实现全覆盖。2024年,预计将新开办14所中小学和12所幼儿园,新增28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和社区托育“宝宝屋”托额。

他指出,总体来看,“五个新城”今年新开办的这些幼儿园和中小学都很优质。其中,新开办幼儿园都被列入了高质量幼儿园建设计划;同时,很多新开办中小学也加强与高校优质资源合作。

上海市教委还将根据新城学校需求,优先选派新评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流动到新城学校全职工作,并积极拓宽新城学校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周亚明透露,上海市教委探索在“五个新城”创新办学机制、创新教育理念,支持指导所在区统筹各级各类资源、高标准建设“未来学校”。今年3月,通过合作共建方式,在临港新片区正式开工建设有寄宿条件、十二年一贯制的滴水湖学校(暂名),这里将努力建设成为适应学生创新性、个性化学习的科创素养培育基地。

下一步,上海市教委将基于新城人口发展,加强整体谋划、科学定位;聚焦基础教育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为新城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热点三:“新学校”如何更快地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总的来看,全市学位供给总量能够满足学龄人口入学需求。”周亚明表示,今年上海全市还将新开办40所义务教育中小学,其中六年级将新增学位约1万个,总体上可以适应入学高峰转移的需要。

去年,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黄浦、长宁、普陀、杨浦、嘉定、奉贤等6个区已基本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验收,今年上海市教委将推动其他10个区全力落实争创任务。从多方面监测结果看,上海市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生态持续向好。

为了让家门口的好学校变多,上海市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聚焦崇明、松江、青浦等区域,通过优质资源辐射,促进城乡间优质均衡;上海实施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其中市级新优质项目校今年将达到150所。

同时,上海推进示范性学区集团创建,着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差距;实施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通过注入优质师资、专家、政策等资源,重点提升79所学校办学质量。

热点四: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能为孩子带来什么?

去年11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了在上海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

据周亚明介绍,这个研究所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教育,涵盖从幼儿到成人的各个阶段,致力于为全民提供包容、公平、适切和优质的STEM教育。

目前,研究所选址落在徐汇滨江。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填补了上海市在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一类机构落驻方面的空白,有助于带动更多国际组织、机构、企业落户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也有助于促进上海深化STEM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周亚明指出,这个新设立的研究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建立的首个一类机构,也是该组织在欧洲以外的首个全球性一类机构。接下来,上海市教委将继续做好调研,梳理涉外管理服务的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做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条件。

同时,上海市也要发挥区域人才高地优势和溢出效应,为国际组织人才交流、合作研究、培训研讨、经验辐射等工作开好头、起好步,确保研究所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运行。

热点五:“宝宝屋”的服务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创新?

2022年,上海市全面启动社区托育服务各项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约有60%的街镇设置了240家社区托育“宝宝屋”,提供约2.5万个托额,为1-3岁的幼儿家庭提供家门口的计时、临时托服务。

社区托育“宝宝屋”广受好评。

周亚明指出,从黄浦江边的石库门到崇明岛上的农家院,“宝宝屋”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柔性嵌入,结合“15分钟生活圈”的整体规划,将服务送到家长的身边。

例如,普陀区万里街道宝宝屋,设置在街镇综合服务中心的二楼,与为老服务中心只有一墙之隔,家长可将家中的“一老一小”同时送托。楼下就是社区食堂,老人孩子托管、康复、娱乐、午餐一站式解决,还能顺道打包几份饭菜回家。

“宝宝屋”预约便捷。上海市适龄幼儿家庭每年可以接受12次“宝宝屋”的免费服务,自2023年起,全市各区逐步将“宝宝屋”预约纳入一网通办,家长随时、随地即可预约就近的“宝宝屋”接受服务。

“宝宝屋”除了提供临时托服务,还是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的阵地。各街镇结合辖区内家长的需求,定期开展适合不同月龄段的科学育儿指导,如科学喂养、动作发育、幼儿心理等。

在管理上,2023年上海市教委联合公安部门专门印发了“宝宝屋”的安防管理细则。“宝宝屋”护栏间距应该多大、隔断应该多高、保安人员配备什么工具等,都一一作了明确,用最硬的管理手段,呵护最柔软的宝宝。

热点六:如何用3年时间把公办幼儿园全部建成高质量幼儿园?

2023年,上海启动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工作,全市有98所幼儿园成为首批高质量建设园。

周亚明表示,一年来,各区政府积极落实建设工作方案,重点关注新建幼儿园、薄弱幼儿园的发展。在人口导入区、聚居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逐渐改善薄弱园的办园条件,促进区内优质资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和优秀教师的柔性流动。

与此同时,上海市教委组建了一支由高校专家、教科研人员、优质园园长和学前集团理事长组成的市级指导队伍,开展定点下沉指导;组织“梦想改造园”活动,引导幼儿园改造空间、优化环境。

2024年,全市还将有130所左右的幼儿园成为高质量建设园。“我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把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办成高质量幼儿园。”周亚明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