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从百年校园到百年故居, 学法的重温立法史, 学医的缅怀老红医

西子湖畔,制宪奠基。“大家知道吗?杭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馆长王永翔来沪告诉师生,1953年底,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西湖岸边,历时77天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为我国1954年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毛主席起草宪法地旧址——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设立的这一陈列馆,与其他多家全国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一起,与新成立的上海高校法治文化育人联盟签约共建。“‘法萌百讲’进校园”活动同时启动,联盟内18所设有法学学科的高校将法治文化带入沪上大中小校园。当天,“风自海上起——近代法律人与中外文明互鉴”专题展,也在苏州河湾华东政法大学百年校园启幕,展陈近百件近代法律人的名家手迹、书籍以及老照片等珍贵实物。

“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而不能是干巴巴的、照本宣科的、没有生命力的。”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与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附属松江高级中学主办“青春逐梦强国有我”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来自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学生代表在《以青春之我,为法治中国》情景朗诵中发青年之声、立强国之志。主题活动导课中,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这样表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华东政法大学复校45周年。作为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校团委春季开学之际就向3所“华政系”学校发出邀请,四校教师代表一起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主题活动集体备课,“各学校都在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活动,咱们华政系还是要聚焦我们法治的元素,打造出自身的特色。”

这堂大思政课上,情景短剧《立场》回到延安以案说理,诠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华政政府管理学院大二学生马俊说,主题活动让他乘上时光机器,跨越时空与过去对话、与时代对话。“当我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喊出‘一路追光,步履铿锵’时,我们是他们的榜样,他们是我们的动力。”华政附校三年级同学何睿婕表示,与初中、高中还有大学的哥哥姐姐们齐聚一堂,分外热闹,好开心、好震撼。

学法的重温立法史,学医的缅怀老红医。最近,上海中医药大学把思政课搬进烈士故居,让“Z世代”赓续红医精神。上中医公共健康学院大学生与浦东新区张江镇中小学生“大手牵小手”,走进当地书院镇李雪舟烈士故居开课。从烈士故居一楼的烈士事迹展厅到二楼李雪舟诗词创作的场所,这里也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李雪舟烈士之子李南华老人为学生们讲述了父亲当年如何以医济世、抗日救国。百余年前,书院这个海边的偏僻乡村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青年李雪舟逐步树立起行医救民志向,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战期间,他以行医为掩护,为新四军筹款、给伤员治病,免费给贫困病家看病。

李雪舟有一个特殊的中药包,经常把情报藏在包内传递。他还秘密组织青年抗日协会的武装队伍,带领家乡人民开展各类斗争及锄奸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李雪舟仍然坚持地下革命斗争。1947年4月他被逮捕,英勇就义,年仅33岁。据南汇县志记载,行刑当天晚上,一个贫苦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收殓了李雪舟的遗体。

现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主任医师、第190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穆罕默迪亚分队队长李一婧,还为学子讲述援外医疗经历。她开展“援摩医疗队有话说”讲座,疫情期间宣传中医抗疫优势。在摩洛哥当地医院设备相对落后、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李一婧和援摩医疗队的同事们填补当地的医学空白,也用中医架起一座中摩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现场教学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我是一名小学生,我知道胸前的红领巾里有先辈们的信仰和期望,激励我要加倍努力学习。”张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一班蔡宓霖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医大计划继续开展“访万家——人民健康大调研”的学生社会实践调研和面向社区、医院、养老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学生社会体验项目,推动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讲好新时代红医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