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体验下来意义不大,却给孩子和家长增加了很多麻烦”“家长们感觉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有必要吗”……一段时间以来,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持续收到上海市闵行区部分家长们的投诉,称孩子学校正在推广使用的一种“智慧笔”让他们烦不胜烦。
这种笔被开发来用于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后与家长共享,但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5月27日《解放日报》)
□戴先任
从一般的校园生活来说,“智慧笔”确实是横空出世的新事物。其摄像头能捕捉特殊纸张的笔记,将笔记实时传导,让教师能够对学生写作业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目前不仅是在上海闵行,其他一些地方也有中小学使用“智慧笔”,将“智慧笔”当成辅助教学的技术工具。
但是看样子“智慧笔”的问题实在不少。比如“智慧笔”需要配套使用数字化教学专用的教材和本子,而普通的教材和本子平时也会用到,这就给学生书包“增负”了,让孩子每天要背两套教材和本子,有些孩子的书包达到了三十斤。
另外,使用“智慧笔”还要下载一款名为“一教一学”的App,而智慧笔的采集还不够稳定,“一教一学”App显示的作业情况和准确率不够准确,家长还是得翻看练习册、练习本来看。因此“智慧笔”不够“智慧”,甚至让人感觉“智障”,同时又和传统做法大相径庭,自然让家长备受折腾。而有时家长回家较晚,孩子需要做作业,就要通过蓝牙与笔配对连接,家长还要给孩子配台手机让他自己操作,这还可能进一步让孩子依赖电子产品,衍生沉迷网络等问题。
另外,“智慧笔”笔尖处有摄像头,会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这是否还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的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老师将对学生的监督通过“智慧笔”伸向了学生笔尖纸头,应该要注意,莫要过度收集学生个人信息。再者,对学生学习进行“严密监控”,让学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监督,也可能让学生失去认真学习的“内生动力”。
虽然上海市闵行区推行“智慧笔”的学校并没有收费使用,只是强调损坏赔偿,但校园采购也是不菲的“蛋糕。而且一旦推广后也不排除有些学校会收费使用。所以还要防范学校、教师被商业利益捆绑,成为“智慧笔”等商业产品的“代言人”。
科技日新月异,但毋庸讳言,像“智慧笔”、人脸识别等高科技产品都存在“双刃剑效应”,而学校一旦推广,学生和家长往往没有选择的权利。因此对相关工具一定要严格管理,保证“锦上添花”而不是“添堵”。如对“智慧笔”,有必要进行重新评估及不断改进,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制订相应的标准,防范其滥用、错用。无论如何,“智慧笔”不能成为加于学生身上的“电子镣铐”,不能把“智慧”用错了地方,从而让这一“新技术”成为各地校园的一波新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