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半年不到,48名全球学者加盟!上海这家年轻数学机构何以立下世界一流雄心?

站在刚刚装修完毕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18层窗口向外眺望,映入眼帘的是哔哩哔哩、抖音、叠纸、商米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稍远处则有五角场的繁华商厦、大学路的密集街区、街边优雅的咖啡厅……无怪乎在选择落脚地时,看似“高冷”的数学家们被这份“烟火气”所吸引。

与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数学家其实是个偏爱交流的群体。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从全球顶尖的数学殿堂——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哈佛大学带回来的经验之一,就是每周举行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各种办法把国外优秀学者请到中国交流。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一所世界一流的数学研究机构。今年初,由丘成桐推动成立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在杨浦五角场商圈内揭牌,短短几个月已吸引48名知名学者入职、20名研究生前来求学。在一流人才的加持下,研究院正瞄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数学基础问题和产业应用问题,力争通过10余年时间,在数学领域作出世界级、原创性贡献。

4个月从筹备到揭牌,瞄准全球数学家追逐的焦点

2023年7月,由丘成桐担任主席的浦江基础科学发展论坛在沪举办,国内外近40位顶尖科学家与会。丘成桐表示:“不能只盯着数学的应用领域,更要推动数学本身的基础研究。没有数论、代数、几何等数学基础的强势,应用是做不出来的。”一个月后,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启动筹备工作。

一座目标世界一流的数学研究机构能在短时间内建成吗?不妨了解下曾汇聚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一批诺奖级科学家的数学殿堂——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历史。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副院长胡森说,从名不见经传到享誉全球,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也就发展了30年。

结合自身定位,研究院设立了“25%基础数学+25%应用纯数学+50%交叉学科应用”的研究布局规划,但在起步阶段,研究院选择重点着眼于基础数学本身,将研究方向直接瞄准全球数学家追逐的焦点问题——量子场论与弦理论、AI数学理论。

上世纪70年代以量子规范场论为基础的标准模型统一了物质场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而后发展的弦理论将物质场与引力统一起来,成为描述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有用数学框架。尽管它们能从数学上描述所有的粒子和力,但与“大统一理论”仍相距甚远,比如从弦论无法解释暗能量,从标准模型无法解释夸克囚禁现象。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里,无数科学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仍然遗留下诸多基本问题,需要在非微扰量子场论和弦理论上有突破。一旦有所突破,相当于人类统一了宇宙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也将刷新对宇宙本质的认知。

AI数学理论则通过数学研究算法“预测”AI发展方向,抢先布局AI应用。“如果说别人做的是AIfor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那研究院做的就是MathsforAI(用数学研究人工智能)。”胡森说。

带着国际同行推荐信,他们奔着未来而来

之所以对将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建成比肩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一流数学研究机构充满信心,是因为胡森见证了“研究院速度”——这速度不仅指的是4个月走完筹备到揭牌的建设速度,更重要的还有人才引进速度。

根据建设方案,研究院今年计划引进26名科学家,然而不到半年,已有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8名科学家加盟,其中42名全职在院里工作。同时,20名研究生已经到研究院上课,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的本科生项目“数学英才班”也已完成初选。

在人才引进方面,研究院的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我们非常关注国际同行对他们的评价。”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连文豪说,他是丘成桐在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在数学领域已有30多年研究经验。有些出乎他意料的是,研究院的岗位非常“抢手”,不仅应聘者几乎都带着国际同行写的推荐信,论文水平也非常高。而每引入一位学者,丘成桐和研究院院长李骏都会和大家反复开会斟酌,最终确定人选。

作为一家初生的新型研发机构,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施行长周期的评价机制,提供有全球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在研究院,科学家无需为琐事发愁,小到提前给科学家租房,大到团队整建制落地,相关部门早就为科学家做好了“后勤工作”。

在胡森看来,全球一流科学家和一流学生在哪儿,一流数学研究机构就在哪儿。研究院希望两年内吸引超过100名科学家,加上研究生和本科生,约有200人在这里交流;力争10年内拥有20名核心数学领域世界一流水平数学家、20个交叉领域的研究团队,培养30至40名国际学术前沿水平的青年数学家、100名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博士后和500名研究生。

无处不在的小黑板记录“突如其来的灵感”

研究院装修时,数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小要求”:无论走廊、会议室、还是办公区、休闲区,能否都装上黑板,让大家把“突如其来的灵感”记下来。

无处不在的黑板反映出数学家们的共性需求,他们是最需要聊天的一个群体。胡森介绍,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非常崇尚交流,每天下午三点左右大家会到茶室喝茶,只要有想法就可敲开任何一扇房门。据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的传记记载,这位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23个重要数学问题的数学家坦言,自己没有任何一项成果是单独完成的。

在增进科学家们的交流体验上,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不遗余力。在这里,每周有好几场讨论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的学者经常被请来做客,而研究院也鼓励科学家们去不同机构学习交流。

眼下,连文豪正开始筹备国际华人数学家联盟论文竞赛、国际基础科学大会、“2024丘成桐国际中学生数学夏令营”等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这些正是重要的交流载体。其中,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今年与会人数预计高达1200人,数学夏令营计划招募175名中外中学生,参与人数都将创历史新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