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 > 教育资讯

山西大学“放弃”大东关校区的背后: 10年前的选择正确吗?

山西省优质高校匮乏,长期以来,只有太原理工一所“211”和一流学科高校。特别是具有悠久历史、深厚底蕴的山西大学一直无缘“211”和“双一流”,始终是山西高教之痛。

山西大学当初落选“211”与该校“孱弱”的工科实力不无关系,痛定思痛,2012年,山西大学将同城的太原高等电力专科学校收入麾下,希望能弥补工科的不足。

转眼已近10年,当初山西大学的选择如今看来怎样?这个合并成功吗?为何近期山西大学启动了大东关校区的搬迁计划?

1、10年前的无奈选择

当年“211”工程遴选的关键时期,山西省内高校仅有太原理工和山西大学有入选希望,山西大学综合实力比太原理工大学高,在专家组评审之前,山大的入选呼声比太理高,可惜山西省毕竟是资源型省份,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山西大学“孱弱的”工科实力成为拖累,最后被太原理工大学“逆袭”,从此无缘“211工程”,沦为“双非”。

无奈之下,山西大学决定弥补工科的实力不足,令人意外的是,该校最后看上的并非省内优质工科高校,而是一所专科高校--太原高等电力专科学校。

2、合并后争议很大

太原电专当初并入山大多少有些许无奈,该校2000年下放山西省,在太原市征地失败,升本目标不好实现,无奈之下借力山大实现“升本梦”。

但对于山西大学来说,合并后该校区实行二本招生,大幅拉低总体生源质量,且对于主校区来说也没有多少科研产出贡献。

3、大东关校区学科实力薄弱

直到2020年,大东关校区(原电专校区)仍在山西省内实行二本招生,仅有硕士点2个,王牌的电气学科只有电气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都没有。

4、山西大学决定将大东关校区“搬迁”

2021年3月,为配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山西大学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将大东关校区的大部分专业搬迁到东山新校区,并实行“一本”招生。山西大学10年前扩充工科无非是为了提升综合实力,但10年后“冲刺”双一流,还得指望坞城校区的物理学(国自二、拔尖计划2.0)和哲学。

这样的合并,能够称得上成功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