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 > 高考

几所高校缺档成百上千: 职业本科真的被考生嫌弃吗? 还得看事实!

许多地方都在征集高考志愿,几所职业本科高校缺档成百上千,一些人认为这是职业本科“遇冷”、职业本科不被社会接受、职业本科被考生嫌弃。真的如此吗?不妨看一看具体情况,再分析一下具体原因。其实,并是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样。虽然事实确实存在,原因却未必如此,结论也未必可靠。

从各地征集志愿情况看,的确有几所职业本科高校出现了严重缺档,有的几百,有的上千。7月24日,辽宁发布“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普通类本科批剩余计划统计表”,其中辽宁理工职业技术大学缺档1083个,经过征集志愿之后还缺818个。该校2021年计划在辽宁招生1470人(见下图)。

7月28日,广西发布2021年本科第二批第一次征集计划信息表,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缺档1182个(文史500个,理工682个)。

8月2日,山西发布征集志愿第12号公告,征集第二批本科A类B类志愿。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缺档1017(文史263个,理工684个,艺术综合70个);第二次仍缺811个(文史203个,理工608个)。

8月3日,陕西征集本科二批次志愿,文史类有121所院校,缺档2019个计划;理工类有205所院校,缺档2575个计划。两项共缺4594个计划。其中两所职业大学缺档还是较多的。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缺档955个(文史类156个,理工类799个),陕西信息职业大学缺档583个(文史类132个,理工类451个)。

应该说,国人有本科情结,只要有本科可上,也是要抢的,为何这几所职业本科高校出现了如此严重缺档的情况呢?难道真的是职业本科遇冷吗?难道真的是职业本科不被认可吗?难道真的是考生嫌弃吗?万事还得在尊重事实基础进行分析,不可被表面现象甚至个别现象所迷惑。少数几所职业本科高校招生出现大量缺档,其实另有原因。

(一)职业本科不受欢迎——以偏概全。

从各地录取情况看,缺档已是平常。民办院校缺档,公办高校也缺档;一般高校缺档,名牌高校也缺档;小城市高校缺档,大城市高校也缺档。既然缺档已是常态,那么职业本科高校缺档也属正常。

比如位于广西钦州市的北部湾大学,是一所公办高校,收费标准不高,办学规模很大,校园更是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可是在当地招生却是颗粒无收。

山西大同大学也是如此,在校生达到30000之多,设有65个本科专业。该校在省内列为第一批本科B类院校招生,几乎“全军覆没”。计划招生600人,结果缺档544个,等于只录取54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山西还有一所本科院校比山西大同大学更多,在当地招生缺档高达873个。

如果从这几校大量缺档的情况出发得出结论——本科招生遇冷,本科不被接受,本科被考生嫌弃,显然是荒唐的,因为以偏概全。从逻辑上讲,三校不等于所有本科高校,其它高校招生情况相当不错;在当地招生不等于所有地区招生,这三校在外地招生还可以。这三校在当地招生出现大量缺档,主要原因是定位过高,在当地列为一本,不被考生认可,属于招生失误。

同样道理,几所职业本科高校招生出现大量缺档,也不等于所有职业本科高校大量断档,其它职业本科高校招生情况不错;这几校在某个地区招生缺档,不等于在所有地区招生都缺档,这几校在外地招生也是不错的。所以由此得出职业本科遇冷、不被接受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没有事实依据。

(二)职业本科不被认可——结论过早。

我国的高等教育原来处于紧缺状态,只是大概分为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培养方式是一个模式,职业教育被定性中专以下,后来才发展到大专层次。随着社会分工起来越细,也随着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要求的提升,职业本科教育才被关注,而且是刚刚起步。

2011年一些省市进行职业本科工程教育改革试点,一些高校推出四年制职业本科教育,一些省市列为二本招生。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各行各业技术装备越来越多,科技程度越来越高,过去初中生高中生能够胜任的岗位,现在有的是本科甚至硕士博士在干。开始,用人单位还能接受非职业学历的普通本科毕业生,让他们一边上岗一边学习,但是这样做的成本极高,也很难达到专业要求水准,于是现在的用人单位已经不再采用,转而寻找与岗位相匹配的技能人才。

由于一直全力发展普通本科教育,职业本科几乎是零,而用人单位又不愿再凑合,于是出现这种奇特现象,一方面大量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一方面大量技能岗位无人可聘,严重影响了一些行业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凸显出来。

2019年1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句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此时,开始建立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职业技术大学。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这些示范职业技术大学多是民办,直到2020年才出现公办职业本科高校。

这就是说,职业本科是一个新生事物,不是遇冷,也非暴冷,而是还没有火起来。如果再经过五年、十年的发展,是不是遇冷才能看得出来。对一个刚刚出现的事物说其不被接受,确实结论过早,因为许多新生事物并不是一开始就火。

(三)职业本科高校缺档——另有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缺档情况并存,并非只有职业本科缺档,并不能得出职业本职遇冷、不被接受的结论。此外,从各地缺档情况看,大量缺档的往往是民办高校,几个大量缺档的职业本职高校恰恰也是民办高校。比如,辽宁理工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城市职业大学、西安汽车职业大学、陕西信息职业大学都是民办高校。

除了今年大面积缺档、民办高校更加缺档的因素之外,几所职业本科高校大量缺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一个字——“新”,即新的高教模式,新的高校,新的职场人员类型。这种情况,自身有一个成长过程,社会有一个适应过程。

职业本科的确不成熟。职业本科实际上还只是一个概念,一切都在摸索当中。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有何不同,培养目标如何区分,课程体系如何设置,培养途径如何选择,等等都不明确。从各校招生的专业看得非常清楚、投资学、机械工程、工业设计、交通工程,电子商务等都是普通本科专业,可是职业本科高校也是设置这些专业,这就出现了“职业本科高校进行普通本科教育”的奇特现象。这是因为目前尚未建立职业本科专业体系。这与独立学院有相似之处,名义是应用型院校,实际上还是学术型培养模式。

职业本科政策不配套。无论职业本科本质是否与普通本科有所区别,但在文凭上体现得一清二楚。人们尚不清楚,职业本科在就业、职称、待遇等方面是否有别于普通本科,各种传言也不少,可是尚无权威部门予以澄清。从既有政策看,职业本科与普通本职在就业、定级、职称是没有区别的,可是却没有权威机构正式发声。这也与新相关,相关政策配套尚未来得及进行研究与制定。

职业本科束缚于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影响深远,一些人总是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脱离劳动,而职业本科就意味着上了大学还是一个干活的,所以还是觉得上普通本科脸上有光,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回头。比如,最近几所独立学院公开宣布“不与职业高校合并”,甚至保证“不转为职业高校”,将这种陈旧而又主观片面的观念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实当中轻视劳动、轻视职业的观念广泛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选择。

招生高校升级时间极短。独立学院存在20多年了,也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职业本科却是刚刚出现。本文涉及的5所职业大学,其中的4所是2019年6月由职业学院升格而成,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则是于今年1月由一所独立学院与两所职业学校整合而成,招生时遇到一点情况在所难免,毕竟是一个新的校名,考生并不了解其来龙去脉,也不了其实际情况,这是所有新校面临的问题。

比如,成都锦城学院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却是2021年6月由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转设而成,计划在四川招收理科学生60人,只投档了16人,缺额44人,计划缺额率高达73%。还比如在山西,一所刚刚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成的公办本科院校,在山西招生就缺档高达1507个,比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还多490个。可能是一些人没有看见这所学院,也可能是为了证明职业本科不受欢迎而故意被忽略不计了。

网友们,今天就提供这些资料与简单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观察问题时,眼界不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内,否则极有可能得出错误结论,更不能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就故意有选择地使用相关数据与资料。本文之所以说并不能从几所职业本科高校缺档成百上千中得出职业本科不被认可等结论,就是基于各类高校在各地录取情况这个事实以及相关数据。致于职业本科能不能选,那得从个人情况和人生规划出发作出判断,这里有一个是否敢为人先的勇气。这与创业有相通之处,在别人不看好时你看好,也许若干年后你就抢了先机。不知网友们对此有何见解,欢迎留言讨论。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小编首发;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职业本科来了:有的列为二本招生,你将如何看待?

重庆、河北的独立学院选择的转设路径为何大有不同?

独立学院与职业高校合并:互攀高枝,各取所需,共同圆梦!

独立学院转设:是“普本”好,还是“职本”好?

宁可接受学校停办,也不接受与职业高校合并:有道理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