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 > 教育资讯

郑强说大学校长和人才引进: 两争议、一思考

太原理工大学“网红书记”郑强在接受采访时,对主持人郎永淳表达了以上三个观点。前两个颇有争议,后一个引发深思。

一、大学校长

说起大学校长的时候,郑强表示:大学的校长和书记一定要向教育家努力,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是哪个专业的。大学教育家的分量,远远高于一个专业的科学家。

郑强的这句话肯定会得罪不少人。放眼望去,中国的大学校长和书记,基本都身兼两个身份,既是党政领导,也是学者教授。不少高层次院校的校长和书记还有院士的身份,想要当选院士,必须有极高的学术造诣。让他们不谈自己的专业?可能吗?

话说回来,中国的大学普遍校史不长。伟大的大学校长中,有几个名字肯定不会被遗忘,比如蔡元培,比如张伯苓,比如梅贻琦。几乎所有人都认可他们作为校长为中国教育作出的贡献,但几乎没几个人知道这几位的专业所长。

他们之所以伟大,也许是因为他们懂得因势利导而无往不利,也许是因为他们勇于承担责任而绝不推诿,也许是因为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许是因为他们足够尊重教授同仁和学生。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中国做校长,要承担的责任绝不仅限于教书育人,还要获取资源、平衡关系、八面玲珑也许确实比专注研究更容易获得广泛的好评。

二、人才引进

说起人才引进的时候,郑强表示:近一年多以来,学校在人才上是净流入状态,引进了4个杰青、长江级别的学者,和一大批清华北大毕业的博士。他本人所在的高分子专业,浙大的博士后和上海的年轻学者纷纷加盟,迅速充实了学科实力。离开的高层次老师是个位数,引进的博士则超过200人。

人才引进在高等教育领域是个敏感的话题,人才的流动离不开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能够提供的普遍待遇和环境,确实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出一截。太原理工大学位于山西省,论地域和环境,都不是顶级,为什么能吸引如此之多的人才呢?恐怕离不开郑强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吧。

可归根结底,个人魅力和个人影响力都属于郑强自己,一不能有效传递给别人,二不能突破时间的障碍一直维持不变,所以基于此的人才正向流动必然是短期的、小范围的。站在国家的角度看,全面的,有序的,生机勃勃的,积极向上的人才流动,才是值得追求的,不是吗?

三、永远不走

郎永淳的发问是比较犀利的,他问:三年之后这些人才会不会跟着你又走了?郑强沉默数秒后说,我希望我永远都不走,我的心留在这儿,情感留在这儿,人实际不在于身体,在于内心和情感。

依我看,这沉默的几秒大有学问。郑强说得没错,人活着的确不能只看物质,精神往往是高于物质的,更加宝贵的存在。可问题在于,人才流动并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建立在环境、资源、政策、氛围等种种条件之上的事情,与物质层面更是密不可分。

其实,郑强并没有正面回答郎永淳的提问,而是借此抒发了一番感慨。至于郎永淳这个提问的答案是什么,可以从下面一个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2012年到2016年,郑强曾经担任贵州大学校长,彼时的贵州大学也是进步很快,成绩斐然,频频引人侧目。郑强离开之后呢?现如今的太原理工大学蒸蒸日上,捷报频传,颇为引人关注。郑强离开之后呢?

郑强担任书记期间,太原理工大学在人才引进等方面确实做得不错,郑强也在践行他的“教育家之路”,但“永远不走”终究还是不切实际的。不是每一所大学都叫太原理工大学,不是每一位高校一把手都是郑强。

对郑强的这一番言论,你有什么看法?你心中的杰出校长是谁?你认为杰出校长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来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