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 > 教育资讯

吕梁市已建成11所特殊教育学校保障适龄残疾儿童零失学零辍学

“同学们,听着音乐的节奏,跟上老师连续把手中的球拍到红色的圆点。”

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课上,教师闫婷婷面带微笑,手里拍动着篮球,用热情洋溢的演示带动同学们加入到运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虽然手上有些笨拙但是坚持完成了规定活动。

闫婷婷是孝义市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的一名老师,来特殊教育学校之前,一直从事普通小学教育。从普校到特校,变化很大,挑战也大,但这并不影响她对这一群特殊孩子的爱。发现普通学校的教材并不适合特殊教学,结合残障儿童手部精细动作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闫婷婷和同事郭政熙老师多方挑选,参考第七套广播体操的节奏和动作,将运动和保健相结合,编排了《快乐篮球》《快乐律动》等校本课程。“最开始,音乐响起后,很多孩子或是在院子乱跑或是抱不住球,现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很多孩子已经可以和老师进行一个良好的互动。通过唱游与律动,可以更有效地指导残障儿童进行感知觉、情绪与行为、沟通与交往等能力的康复训练。”

成立于2015年的孝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致力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障儿童少年求知求学、康复教育的学校,目前在校学生126名,送教上门60名。如何办好这所特殊的学校?学校校长贾吉峰的回答只有一个字:爱。做特殊教育,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特教老师和普校老师的成就感来源非常不同,不是‘桃李满天下’,而是来自一些看似非常不起眼的变化。可能一个简单的问候指令重复几个星期孩子刚学会,一个假期孩子却又忘记了。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老师的考验。”贾吉峰介绍,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小步子、慢节奏、多循环”康复训练的基本规律,以教育促康复、康复促发展,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学习方案。同时,融入心理辅导,全方位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加强学生生活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特殊教育承载着特别的爱。今年,全省把推动人口20万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全覆盖列为集中精力办好的民生实事之一,为特殊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和康复服务。为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市高度重视早安排、早部署、早动工,在2022年秋季开学已经完成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为县域特殊群体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质、安全、便利的学习平台。同时加大持续实施特岗计划向特殊教师专业倾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模式,分层次、分批次做好特殊师资培训,不断充实特殊教师队伍。目前,全市共建有11所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3097人,在校专任教师396人,人口在20万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实现全覆盖,更多残疾儿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与普通孩子一样,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全面发展。

12岁的小浩(化名)是柳林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和其他普通小学的孩子不同的是,他上课的内容主要是语言训练、专注力训练、感统训练、肢体力量训练等课程。“两年前,当我听到县里开办了特殊教育学校后,我高兴得眼泪都掉出来了。”小浩的母亲说,小浩患有一级智力残疾,语言和社交能力受损。“刚开始去学校的时候,他还不太适应环境,容易产生情绪,就比如说踢桌子、大喊大叫、到处乱跑,还有一些攻击行为。”小浩的母亲诉说这件事情时还有些无奈的表情。虽然孩子才上学一年多,但她发现孩子有了极大的变化,“性格更活泼开朗了,也愿意和老师、学生进行互动,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提高,可以自己洗脸、穿衣服。”

柳林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冯伟巍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医教的培养模式,努力让特殊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

送教上门是保障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市教育部门坚持“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的安置原则,建立科学、规范、准确的“一人一案”机制,对6-15周岁不能随班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打通教育帮扶“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送教上门服务学生人数622人,全部落实了送教上门服务,并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专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定期的“送教上门”让孩子在家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动了家长,从而积极配合送教工作,既帮助了残障儿童学习知识,也使他们重拾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如今,我市对特殊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对符合资助政策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优先予以资助,建立健全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截至2023年10月20日,各级各类教育资助资金总计22225.8338万元,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免费就餐补助150.4万元。

“特教老师的教育生涯或许仅仅能教几十个或者上百个学生,或许永远都不会有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但是,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感恩父母、融入社会,有尊严、幸福地生活,就是我们最大的期盼。”孝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贾吉峰说,这也是我们的职业幸福。记者 罗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