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省绵阳市,是四川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
现设有3校区,分别是青义校区(校本部):涪城区青义镇青龙大道中段59号,西山校区:涪城区西山南路4号,城南校区:涪城区沿江西街8-2号。
一、历史沿革
1939年,江津窑业技术学校得以建立,四川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1950年,学校先后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干部学校、西南建筑工程学校。
1952年,西南建筑工程学校同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合并组建为重庆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借助大跃进,学校升格为重庆建筑材料专科学校,管理权责转至中央建筑工程部。国家经济调整期间,学校先后更名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管理权转至建筑材料工业部。
1974年,正值文革,学校迁至绵阳,定名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发展至1993年,学校升格为西南工学院,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领导。5年后,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学校合并了绵阳市纺织技工学校、绵阳市丝绸技工学校。
1952年,四川省遂宁农业学校得以创办,后迁至绵阳办学,更名为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至1995年,学校升格更名为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西南工学院同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西南科技大学。次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85)正式对口支援西南科技大学。2006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同四川省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成立国防科技学院。2010年,四川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共建协议,3年后,再度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协议。
二、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7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9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经济学、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农学、工商管理、地质工程。
四川省级特色专业有法学、汉语国际教育、西班牙语、采矿工程、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工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电子商务、工程力学、广播电视学、生物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翻译、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等。
学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工程硕士(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等)、工商管理、翻译。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有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
三、科研平台
省级重点实验室:环境友好能源材料、控制技术、环境工程自控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研究、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生物质化学衍生物、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核辐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其开发利用、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先进建筑材料、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等。
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四川风能技术研究中心等。
四、杰出校友
吴靖平: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刘国强:四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向华全:原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
余长明:重庆市黔江区委书记,
贺文:四川省眉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新:四川省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
陈行祝:四川省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
周湛鸿: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秘书长,
吕勇:四川省江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永全:重庆市长寿区政协副主席,
甄广川:西藏自治区审计厅副厅长,
费文晓: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因此,西南地区的考生,对于建筑类相关专业感兴趣,不妨考虑一下学校的相关优势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