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高考

固执的高校,不认账的考生,倔强的征集志愿

能够考上一本是众多考生的渴望。然而,我们却发现每年都有很多一本院校加入到征集志愿行列,而且很多是老面孔。这是不是让人觉得奇怪。

我们今天以四川省文科的情况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四川高考升学压力在全国靠前,和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地考生一本上线率相比较,简直是“噩梦模式”,北京考生将近一半可以读一本,天津、上海、江苏考生三分之一可以读一本,而近几年四川考生一本上线率为14.79%!最惨的文科的平均一本上线率在8.5%左右,本科上线率在32.44%左右。

可见,一本对于四川的文科考生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况且,四川的高等教育资源不错,川人有着不出川的执著,2021年本科一批次上线考生填报在川高校志愿占考生总量的88.23%,A志愿占52.51%,按理说,川内高校是香饽饽,不会出现大量的征集志愿,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

2019年四川高校在川招生文科一本补录名额5人以上的学校:成都理工大学7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15人(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西华大学13人(工商管理类);四川师范大学16人(秘书学);西华师范大学45人(政治学与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

2020年5人以上的学校:西南石油大学5人(酒店管理);西南科技大学10人(西班牙语、广播电视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39人(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展经济与管理);成都中医药大学60人(护理学);四川师范大学12人(旅游管理);西华师范大学64人(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新闻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5人(审计学)。

2020年5人以上的学校:西南石油大学32人(酒店管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44人(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四川轻化工大学7人(国际经济与贸易);西华大学25人(资产评估、国际经济与贸易);成都中医药大学42人(市场营销);四川师范大学28人(旅游管理);西华师范大学52人(工商管理类);成都锦城学院27人(审计学)。

从前面近三年的统计看,我们不难发现,三年来进行征集志愿的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真所谓固执的高校,不认账的考生,倔强的征集志愿。

为什么总是上述高校反复出现征集志愿?

1、不务正业的,考生不认账。虽然现在的大学都纷纷赶着“综合性”发展的潮流,但是,在考生眼里,术业应该有专攻。比如西南石油大学,考生认为总应该和石油沾边吧,而酒店管理仿佛和石油是风马牛的关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特长在气象方面,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也是和气象相差八万里。西华师范大学的工商管理,将来毕业干啥?考生不得不慎重考虑。

2、非传统优势的,考生不认账。这一点尤其在四川两所著名的师范类院校体现突出。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均是以师范为传统的高校,无论是师资还是办学的硬件都集中体现在“师范”二字。在师范热的当下,考生报考师范院校就是冲着“师范”来的,非师范专业不仅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也没有“正牌”的地位,至少绝大多数考生会这样认为,如果要读非师范专业,又何必报考师范类院校,搞得将来毕业后不伦不类。

3、拔苗助长的,考生不认账。为了提高考生的“幸福指数”,很多省份扩大了一本招生的数量,这中间除了原来的优势高校扩招以外,另外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把一些高校的一些专业纳入一本招生。而这些高校在老百姓眼中却不是那么回事,也就是说老百姓不太认可。比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成都锦城学院),办学时间不长,又是民办高校,收费又高,怎么能够得到考生的青睐。

4、无用的,考生不认账。国人读大学还没有达到体现志趣爱好的水平,我们读大学的目的就是将来有个好工作,那么,先就要有个好专业,有用的专业。看看前面的统计情况,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大而无用,从事酒店管理、物流管理貌似不一定非要读个一本,秘书学、人力资源管理只是将来打杂换了一个称呼。现在的考生都是聪明人,不好糊弄。

5、偏远校区,考生不认账。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基本都参与到征集志愿行列。偏远校区的致命问题在于地理位置,考生不得不考虑信息、师资、文化等因素。

一方面把自己列入一本招生,另一方面考生不认账,这是不是很尴尬。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我们高等教育的固执自私是罪魁祸首。因为要追赶综合性大学潮流,我们就不考虑社会的需求,固执自私的举办一些滥竽充数的专业,因为要扩大规模,就固执自私的盲目建立新校区,因为要“考虑”社会的满意,我们就固执自私的拔高一些专业。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考生觉得值不值得选择,也就是考生是否满意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倔强的征集志愿,不认账的考生将会继续上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