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教育资讯

211大学生山区支教10年: 支教之前, 为什么要立个“小目标”?

“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你先立一个小目标,比如挣它1个亿。”

某年某月某日,大佬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我真心记住了。

结果,我完成了小目标——成了万元户。

所以“小目标”真的很重要。

那么,支教呢?如果你把支教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小目标”也很重要。

一位211毕业的大学生,“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干就是10年。10年呐,大学毕业后最美的时光,他献给了大山——

2011年刘烨龙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不顾家里人反对,去四川大凉山支教,如今已经支教10年,刚到凉山支教的时候,因为了解到不少孩子是少数民族,还是单亲家庭,缺少自信,他决定教孩子一些音乐,给孩子做过彝族歌曲,音乐教育的启蒙。一次偶然,孩子们说想组个乐队,于是刘老师帮助孩子们组建乐队,开账号,孩子们将自编自写的歌曲上传到网络上,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信心,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有望培养出6个最小年纪非遗传承人。

(据封面新闻)

太不容易了。我甚至片面地认为,这小伙子是不是有点佛性,要不,怎么耐得住山区的寂寞?

很多人熟悉丁真,他刚火起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是西藏的;四川文旅部门郑重其事地辟谣:俺们四川也有藏区,丁真是四川人,如假包换!

说明什么问题?四川大啊。别老挂念着火辣的成都妹子,成都只是四川一个小点点而已。周边与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区接壤的偏远地带,条件是很差的。

从六朝古都、烟花烂漫的南京,跑到四川大凉山,别说他的家长反对,换了我,也很难接受。

“支教”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但近些年,有了不同的声音。重要因素,就是很多大学生把支教当成了镀金。有了支教经历,将来的工作、晋升,都大有裨益。

既然是镀金,更看重的就是形式。

山区生活在很多大学生眼中,等同于世外桃源,民风淳朴,风景优美,校舍即便条件差点,却总能成为乡间风景的最佳点缀,极适合发朋友圈。

然而去了之后才发现,这些优美,只能满足你10天半个月的新鲜感;新鲜感一过,除了想逃离,还是想逃离。

所以,如果你想支教,就不能盲目,就必须有个计划,有个“小目标”。

南农大这位支教大学生,显然是有“小目标”的;或许正是小目标的存在,让他更加坚定,才有了“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没有小目标,坚持就成为空谈。

在城市生活,人很容易浑浑噩噩,丧失“小目标”。

在这种浑噩中,你完全可以混下去,可以玩手机,可以看电视,可以喝酒吃肉约朋友;

一旦到了山区农村,这种浑噩会被残酷的现实和苦行僧般的生活打脸,让你无比清醒,不停地思考人生,越思考越过不下去,坚持不到两周就想打道回府。

清冷中,没有小目标,就只剩逃跑。

用小目标来填充生活,才能让支教更有意义。

除了关注学生、做好教学,业余时间如何打发?练书法?读书?摄影?或者像南京这位一样,培养非遗传承人?

这是放空自己、重新充电的最佳机会,毕竟在山区生活,支教不是全部。你要把时间填充起来。

找到理想,去实现,去努力,而不是把支教作为跳板,才会真的有意义。

高金国,网名高了高。小学毕业证得主,出了26本书。以“有趣”为第一要务,专注家庭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