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教育资讯

甘孜县: 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生命线”

编前语

勠力同心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过去的五年,甘孜州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是我州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投入最大、民生改善成果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从12月6日起,微甘孜推出“喜迎党代会·走读甘孜看变化”专栏,回顾总结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各县(市)的发展变化和建设成就。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甘孜县,感受这片土地上五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十九大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蓝图。“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回望过去的5年,甘孜县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艰苦曲折而又辉煌的道路。

卡龙乡卡龙村坐落于甘孜县北部,距离甘孜县城近3小时车程,四郎多吉是卡龙村的孩子,现在就读小学六年级。在卡龙乡,和四郎多吉年龄相仿的学生有100多名,过去,他们长居边远牧区,生活艰难,每天上学需要徒步1个多小时。

过去,像四郎多吉这样的孩子早上五点钟就要起床帮家里放牛、做家务,回来都六点了,然后要徒步去上学,遇上下雨路滑,还有水坑,即使在上学路上摔倒了,都来不及回去换衣服。

教育是一项关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工程。“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为着力巩固“控辍保学”和“教育扶贫”成果,改变边远牧区教育现状,让适龄儿童接受优质教育,2017年甘孜县投资1.2亿元,县城新城区建设高品质全日制的现代化公办小学拔地而起,四郎多吉也从达通玛片区寄宿制学校到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就读,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从小喜欢当主持人的他还参加了学校的各项主持活动,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加各项课余活动,不仅丰富了阅历,还提升了各项能力。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四郎多吉端坐在多媒体教室,认真地接受老师使用电子白板教学。“以前的学校在100多公里外的牧区,不仅条件不如现在,而且设施简陋。现在的学校有很大的教学楼、操场和食堂,能在这么好的学校上课,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他高兴地说。

和四郎多吉一样,来自甘孜县周边远牧区的1554名学生在这所学校里都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成果。甘孜县始终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投资4.3亿元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建成边远农牧区育才小学,全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队伍全面加强,控辍保学成效显著,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事业迸发新活力。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包含乡村幼儿园)。教职工共计1455人。2014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2.29亿元,大力实施“优化校点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等工程。

甘孜县将这些牧区学校搬进了县城,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目前,该县着力推进第五完小、第二中学等寄宿制优质办学工程,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尊师重教,持之以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教师康英感慨地说:“现在我们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学生也能够多渠道、多角度的了解各种知识,现在学校内部良好的条件为优质教育资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追赶到跨越,从跨越走向品质的历史转型,教育事业发展的红利正在惠及千家万户。现如今,许许多多的边远牧区都已经实现了道路硬化,乡村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如今这些边远牧区的孩子上学的时候都是家长骑摩托车接送,上学的时间节省了一半。

下一步,甘孜县将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校园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校园安全,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全面实施牵手工程,切实加大教职工的管理和处罚力度,以严的工作作风、实的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确保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未来,甘孜县将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生命线”,全力打造康北教育中心,扎实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布局。

来源/ 甘孜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黄微

责编/ 王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