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教育资讯

"甲骨文考生"黄蛉, 破格进入川大后, 教授为何宁愿辞职也不教他?

2009年,他用甲骨文完成了高考作文写作,这篇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字体于一体的作文,把他推上了神坛,也让他背负了两极分化的名声。

有人说他是神童,有人说这是“2009年最牛高考作文”,有人说他文不对题,有人说他只拿到六分的成绩。

褒贬不一之下,他走向了怎样的未来?相距十二年的今天,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本期子牙童趣铭人观察,就带领大家认识这位特殊的“人才”——黄蛉。

1989年,黄蛉出生于四川绵阳,父母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得不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远离家乡,去往深圳工作。

黄蛉自小是跟着老人们一起生活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异,他在家里除了基本的生活作息,很少与长辈沟通,等到了上学的年级,也不喜欢与人交流,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个又怪又酷的“奇人”,仿佛不是来学习的,而是来打坐的。

黄蛉也不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的成绩一般,属于中下等水平,2008年参加第一次高考时,成绩平平,距离一本线还有些距离。

他虽然成绩普通,但一直以来都是个有想法的孩子,落榜以后坚定选择了复读,不愿意随便上个大学将就着长大。复读的这一年,承受的压力是比别人更重的,但也正是这一年,他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

语文老师蒲体超,在初见黄蛉时,就觉得这个学生身上有着和其他人明显不同的气质,经过了解之后,彼此都发现了对方有着共同的爱好,那便是古文学

这让两个人更是相见恨晚,经常会一起研究甲骨文,但更多的时候都是蒲体超说,黄蛉听,老师把他带领进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没有数学公式,没有化学元素,他畅游在古文学的世界里,如痴如醉。

据数据显示,09年之前人们发现的甲骨文不过一千有余,而黄蛉当时就已经掌握了足足七八百字,这样的知识储备是常人所没有的。

每一个字都是他下足了功夫花费了心思去认识去记忆,但是甲骨文对他生活的影响远远不仅如此,黄蛉更是开始了把甲骨文带进生活的尝试。

他把汉字换成甲骨文,用来记笔记做习题,遇到不会的,甚至会自己尝试着“创造”,黄蛉的行为让他在班内脱颖而出。

不知所以然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深藏不露的学霸,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因此,黄蛉收获了大家的称赞与敬佩,他心底的骄傲也在大家艳羡的眼神中浮现出来。

奋战了一年,黄蛉再次站在高考的面前,这一次高考,他依旧没能达到一本分数线,但也正是在这场高考里,他真正地出了名。

在语文科目的考试中,黄蛉首先将重心放在了作文上,思考一番之后,提起笔在答题卡上写下了一整篇甲骨文,据后来采访得知,黄蛉用甲骨文写作文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实在是痴迷古文学,想要借助高考作文来展示自己的才华,第二是想要得到批卷老师的关注,想让老师重视自己的创作,第三就是想要为自己的作文增添别样风采,能够拿下高分。

但是据黄蛉的语文老师蒲体超告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目标大学是复旦大学,由于之前黄蛉了解到该校的刘钊教授,曾经破格录取了一名三轮车夫。

这位车夫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他在三轮车上研究甲骨文,因此,黄蛉也想凭借甲骨文,作为自己走进复旦大门的“门禁卡”。

黄蛉把一切都打算好了,考完之后,一边享受着新闻上对自己的报道,享受着众人对他的另眼相看,一边静候着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然而,他的算盘最终却没能如意,不仅没有靠这篇甲骨文作文博得刘钊教授的关注,甚至把自己陷入了无学可上的冷淡境界。

原来,黄蛉的这篇作文确实引起了高考阅卷老师们的关注,甚至被送往了语文质检组批改,但是经过有关专家翻译后,才发现黄蛉的作文根本是文不对题,内容严重偏题,所以最终给出了六分的作文成绩。

随后,这篇作文又被传上了网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大家看不太懂具体表达的意思,但是仅凭作文中涵盖的多种古文字体,已经证明了黄蛉的非同小可。

高考成绩发榜的时候,黄蛉的成绩也在网上曝光开来,他只获得了428分的总成绩,放在万千学子中实属普通,但是因为这篇作文极其特殊的缘故,仍然有不少高校朝他抛来了橄榄枝。

面对众高校的青睐,黄蛉把自己放在了不可一世的高度上,西南财大天府学院用优厚的条件准备录取黄蛉。

但是他听说四川大学也有“特招”他的消息时,立即拒绝了财经大学的好意,随后,四川大学的古文字专家组织了一场对黄蛉的测试,测试完毕之后,并没有直接公布是否会录取黄蛉。

完成四川大学的测试后,黄蛉还是没有对复旦大学死心,跟随着蒲体超老师来到了心心念念的上海,见到了他的偶像——刘钊教授。

刘钊教授给予了黄蛉赞美与肯定,但是并没有表示出任何愿意录取他的想法,只是说如果黄蛉到时候想要考研究生的话,很乐意帮他推荐。最后这场会面,以刘钊教授赠与了黄蛉一本《古文字构形学》告终。

复旦大学的大门就此也就意味着正式关闭了,黄蛉又参与了湖南大学的面试与测试,依旧没能得到录取通知书。

最后,他所有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四川大学上,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四川大学也并没有将他破格录取,时间过得很快,大家都纷纷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只有黄蛉还在等,一时之间,黄蛉开始焦虑了。

九月中旬,黄蛉终于收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终于有学可上了,进入大学之后,他尽量让自己淹没在人群中,不愿意再提及甲骨文作文的事件,也通过刻苦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

从锦城学院转入了四川大学本部,学校针对黄蛉制定了一套专门的培养方案,还将历史文化学何崝教授返聘回校园担任黄蛉的专属导师,可是,学校的这番重视与厚望,最终还是被黄蛉辜负了。

进入四川大学本部之后,黄蛉的本性又开始“暴露”出来,他在接受采访时故意吹捧自己,明明何崝教授授予他的知识,是先秦文献及古文字方面的学识,他将自己的文学造诣夸张到了会读《文心雕龙》的地步。

这让何崝教授对黄蛉的看法里加上了“虚伪、浮夸”等贬义词,并且,黄蛉的古文字研究水平并没有多出色,当初让他大火的甲骨文也并不如意,于是,何崝教授向学校提交了辞呈,辞职的原因是不愿意再教导黄蛉。

何崝教授的辞职原因让黄蛉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时之间,议论纷纷,众人都在讨论黄蛉究竟是神人还是愚人,面对这些质疑,黄蛉从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明自己会努力考取研究生学历,之后,就再也没有传出关于黄蛉的消息了。

不可否认的是,黄蛉愿意对古文学感兴趣,愿意把研究重心放在古文学之上,是对历史的传承,并且,他识字多的事实不假,他在甲骨文上的学习成果已经算得上是难得

但是,他只能称得上是人才,并不能直接就戴上天才的帽子,毕竟他在多所高校的测试里,展现出来的实力和最终没有被录取的结果都表明,他的学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再者,他的自以为是,和别有目的,都让他不能专心钻研,也导致了他最终没能成大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