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高考

“高考怪才”黄蛉: 成绩6分被985名校录取, 入学后把教授直接气走

因高考时用甲骨文作文,他成了红极一时的“古文达人”。尽管只得6分,却也受到了四川大学的特招青睐,从而实现从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

为了让这位“甲骨文奇才”有更好的发展,川大更是费尽精力返聘我国古文顶级专家何崝教授为其一对一辅导。

可人算不如天算,两年时间他便将一辈子钻研古文字的老先生气到主动请辞,并直言其浮夸地根本靠不住!

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至于有这样的定论?这位“古文才子”究竟是真奇才,还是伪文学?本期子牙童趣学生观察就讲讲,让老师都不愿教授的“高考怪才”——黄蛉。

“高考怪才”与“古文达人”

1989年出生的黄蛉在四川绵阳盐亭长大,于四川绵阳中学就读时成绩并不十分优秀。

2008年高考落榜后,经过一年紧张的复读,他将成绩基本稳定在二本线上。可谁也没想到2009年的高考中他会一鸣惊人。

2009年6月17日,某论坛爆出一篇帖子,称高考阅卷语文组发现了一篇“甲骨文作文”。由于当时的高考制度并不限制书写文体,便将其报告给了语文质检组。

随后复刻下的整篇内容被加急送往了四川大学某古文专家处,先将其翻译成简体字再进行整体评估。

随后跟踪的消息称,这篇作文里除了甲骨文外,还有青铜铭文、大篆等其他字体,书写十分工整,但有些错别字。

而在翻译成简体字后,经阅卷组判定这属于偏题作文,只得6分。

自此事情好像尘埃落定,一份考卷给出了分数便可在现实中被搁置一旁,可网络中却将此事逐渐发酵壮大。

2009年,黄蛉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而他的语文老师蒲体超得知此事后,表示自己“气血喷张,痛心疾首,捶胸顿足。”

是什么让一个谦和而低调的学生,在高考考场上选择“剑走偏锋”?

黄蛉回答,自己知道高考阅卷场工作繁重。可在他看来,阅卷老师通常只会看作文的开头、结尾和卷面书写,好像30秒就可以判定其“生死”。

他不想自己的作文被轻判、误判,所以以此方式来达到让阅卷老师认真审阅的效果。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子牙童趣前些期讲到的三轮车夫蔡伟,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甲骨文,即使只有高中学历,但古文水平很高。

他也因此被复旦大学的刘钊教授看重,最后联合推荐其成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最终考取博士学位。

而黄蛉的还一个目标,就是成为“蔡伟第二”。他热爱古文,世上已知的甲骨文有1000多字,他自己就会写近800。上海的复旦大学也是他的梦想所在。

经了解用甲骨文写作,是黄蛉在做完基础题后,用5分钟时间做出的决定。

不为搞怪博眼球,更不为网友说的“专门为难阅卷老师”,只是想要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冒个险,让他人能够看见并给个机会。

获得特招,却遗憾收场

其实黄蛉对自己的成绩是心里有数的,大概只能过二本线。而6月25日,428分的成绩一公布便宣判他与一、二本院校无缘。

但不甘心的他当天便坐车前往上海,寻到了复旦教授刘钊。

这位教授称黄蛉是有天赋的,虽然研究的角度比较初级,但也值得肯定,毕竟我国爱好甲骨文的人才越来越少,而国学的传播与发扬也需要新鲜血液注入。

黄蛉的基础不足,对古文的解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没有达到复旦大学的特招标准。

可如果有学校愿意特招,刘教授也同样希望他打好基础,如果一直扎根此领域,那么在他考研时,是可以帮忙推荐并予以指导,甚至报在自己名下。

看似好像没了希望,黄蛉又收到了湖南大学的特招测试邀请。可在多项测试之后,他没有获得被录取的名额。

这时候,几乎无学可上的境地让黄蛉失望至极,自己如此热爱古文,可以就没有平台愿意接受。

愿意身处友好之手的西南财大天府学院没有文字方面的专业,虽不是黄蛉想要的,但他也报了此校的志愿。

但到了8月26日,黄蛉还是没有进入此间学校。随后这个20岁的“失意青年”便迎来了四川教育部门一批古文字专家的测试。

结果没有公布,好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将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招生,进行了录取。

不仅如此,该校对于黄蛉的重视程度肉眼可见,校方返聘了已经“归隐”的古文专家何崝教授作其导师,只为一对一精心培养。

刚开启大学生活,黄蛉对待古文学习也算尽心尽力,然而不久之后,他却对古汉字失去了研究的兴趣。

两年后何崝教授气愤不已地毅然辞职,表示不愿再教授黄蛉,而他给出的理由,是此青年过于过于浮夸,靠不住。

在采访中何崝教授表示,黄蛉喜欢吹牛,面对镜头采访,他敢信口开河说自己会读《文心雕龙》。

这部南北朝时期刘勰的著作,虽与古文字研究学科没有多大联系,但内容亦是十分晦涩,对于古文基本功并不扎实的黄蛉来说,此话实属无稽之谈。

而在近两年的仔细教导下,何崝教授也确实大失所望,黄蛉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态度并不尽人意。

比起专业课学习与钻研,这位曾经的“甲骨文奇才”更愿意用古文帮同学写情书,以此得到夸赞。

教授十分伤心,本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可堪大用的天才,便不辞劳苦教学,可心血的白费让他不愿再坚持下去。

舆论平息,人们是否心有所感?

曾经的黄蛉表示过希望能在大学里平静地学习专业知识。但从后来的表现看,他似乎没有抵制住大学里的种种诱惑。

无独有偶,20年前有位叫蒋昕捷的江苏考生,以一篇用词精准、文笔成熟的文言作文——《赤兔之死》,赢得阅卷老师与社会的满分认可。

其本人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记者。

蒋昕捷因为内心热爱而用古文言文作文,在大学里也踏踏实实学习,遂走上文字工作者的道路。两相对比,黄蛉又是否真的热爱中国古文呢?

事件之后这个以一技之长“杀”进川大的学子,学籍被转入了川大历史文化学院。而他之后的发展之路,如果仅看川大的“双特生培养方案”,黄蛉应该可以往研究生方向走。

对此不少学生表示万分羡慕。毕竟从三本生逆袭到本科并完成“二级跳”,可以略过考研阶段直接进行专项培养,这个“特招”属实让人眼红。

能够录取黄蛉这样的“甲骨文怪才”,可以看出当年四川大学在教育理念上是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转变。

但是据现实来看,该校希望培养古文字学生的愿望可能已落空。而川大锦城学院文传系主任毛建华也表示:“破格进川大,不应该被普及。”

毕竟更多的比黄蛉优秀的学生,是通过千军万马的高考比拼走出来的。如果在发展创新型人才时没有一定的标准、方向和政策,那么杂乱无章的条框会使教育乱套,极不公平,也可能会让学生对此有所期待,从而为机遇而孤注一掷。

此次事件也同样给我国教改以启示,接下来特招渠道也确实更加规范以及制度化了。

像黄蛉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而剑走偏锋。甲骨文作文并不可取,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在考场中挥毫是对“秩序”的尊重,也是对自我人生的尊重。

高考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过赘述大家也都清楚,希望广大学子可以认真对待。

时光已经让曾经轰动的舆论渐渐平息,而当初的议论评价留下的也多为惋惜慨叹。不好的结果发生,其成因细枝末节多不胜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