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所学校直接民转公,另有15所学校为去除公办名校而更名,民办学校开始瓦解成现实?
先看一看有哪些是即将民转公的学校: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以下6所民办学校正在办理民转公手续。
1、盐道街外语学校
2、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3、成都市武侯区领川外国语学校
4、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
5、成都城投菁芙蓉驿都学校
6、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四川师范大学附小)
(目前就读这些学校的学籍将从原来的民办学籍全部变更为公办学籍,这一类的改制学校按照公办学校的招生政策进行,按划片招生政策执行。因此非该区域的学生恐怕再也无法申请就读这些原来的民办学校,利好学校附近的就学家庭,免费享受优质的民办学校教育资源。)
不仅如此,成都还有15所“公参民”的学校正在更名,这些学校是根据《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的要求,努力去掉公办学校的影子。《通知》中明确: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但公办学校要逐步退出。同时还重点提到: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方式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根据这个通知,很多民办学校为了符合通知的要求不得不努力去掉“师大”、“北大”、“七中”、“嘉祥”、“石室”等校名关键字,去公办华学校才能继续办民办盈利,否则只能转公。
就目前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直接由民转公的比例还不是很大,基于民办学校盈利的需求,多数民办学校仍然希望继续民办的身份,只要符合“六独立”的要求,民办学校的身份则可以继续保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民办学校已经开始瓦解,未来民办学校显然不再是大多数人最优的选择。或许,这正是民办学校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数量将会逐年减少
从政策的大方向上来看,为了促进生育率,双减的目的表面上看是为家长和学校减负,避免教育内卷,实际上也会不可避免减掉校外培训班和民办学校的比例。因此来说,政策的态度十分明显,抑制民办学校的过度发展,促进义务教育的尽量公平。在不断出现的民转公的同时,政策几乎禁止了所有的新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审批,这使得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未来将会只少不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逐年减少,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质量可能会逐年降低
义务教育阶段出台的新的招生措施诸如“公民同招”、“划片分区”等,无一例外就是去掉民办学校的掐尖招生行为。同时由于近年来全社会对于民办学校非鼓励态度,也会影响部分优生家长不再把民办学校当做最主要的选择。民办学校在逐年收紧的各种招生政策下,生源质量恐将不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众所周知,失去优质生源的学校,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老师也很难将差生培养成优生。
作为民办学校生存的命门,学生出口下降必将会导致民办学校全方位的问题:无法招收优质生源、优质教师流失、学校经营困难,质量降低似乎在所难免。
生源数量将会逐年减少
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尽管我们制定各方面的措施以期提升全社会人口生育率,然而事实却是我们每年的人口出生在逐年减少。民办学校首先作为盈利性的机构,如果缺乏足够的生源,那么它要持续稳定地经营下去就将十分的困难。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未来抢夺生源无法避免,在生源大量减少的情况下,首先吃不饱的一定是民办学校。一旦民办学校出现生源数量持续减少,那么首先倒下的一定就是民办学校,无法盈利的民办学校是开不下去的。而公办学校由于没有盈利的需求,不存在完全倒闭的可能。所以从长期来看,民办学校可能将会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数量也将逐渐萎缩。
社会投资热情消退,民办学校无大利可图
自双减以来,资本投资义务教育的热情快速消退,不只是以新东方(一年股价下跌92%)为首的校外辅导班股票暴跌,即使像天立国际教育集团(一年内股价下跌93%)这样的民办教育学校业务为主的股票同样跌得一塌糊涂。显然,聪明的资本已经意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同培训班一样,未来将无利可图。缺少资本加持的民办教育学校,应该再也不会激起更多人的投资激情。一所中等规模的民办学校,没有数亿的资金根本无法撬动,加之教育是个慢行业,大量的资金需要前置投入,如果没有大量的存量资本或者社会投资,一般人已经很难创建一所像样的民办学校。即便是已经创建的,按当前的状态来看,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
或许,现在就是民办学校转衰的转折点,民办学校已经开始瓦解。未来家长在进行学校选择时,理应优先选择优质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应该只是作为备选项。公办学校正在重拾昨日的辉煌,民办学校则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