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何方迪
随着科技发展,无人机在民用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据了解,无人机技术在防灾减灾、搜索营救、核辐射探测、交通监管、资源勘探、国土资源监测、边防巡逻、气象探测、农用植保等民用领域都有着旺盛的需求。
无人机行业呈现出产业链趋于完善、政策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专业级无人机加快应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更为融合等特点,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娱乐/消费级无人机的高渗透率促进了市场扩张,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大,潜在市场空间极大。
飞手是衔接无人机与行业应用的最关键角色,伴随着无人机市场的扩大,对无人机飞手的需求也出现了井喷。
范庆洲、陈聪两位来自绵阳飞行职业学院的学子就是这片就业蓝海的遨游者,从中专到大专,从绵飞校到绵飞院再到四川泛美智飞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坚定地选择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从学习理论知识,学会区分油动、飞机的材质;到实操,每日坚持模拟飞行;再到组装飞机,拧好每一颗螺丝,测试飞机性能。心在一艺,其艺必工,范庆洲和陈聪在无人机领域精益求精、笃实专一、心无旁骛,并在绵飞校中职学习期间,两位同学就报名了泛美智飞科技公司的无人机培训,考取了执照。
这个暑假,泛美智飞为他们开启了特殊“第二课堂”——陈聪驾驶无人机进行农业植保、范庆洲从事无人机架线的工作。在作业时,他们需要站在暴晒的田埂上,两人的所有注意力却都在无人机上,农作物的属性影响着飞行的难度,如果是小麦等低矮的作物,可视范围大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但是玉米葵花等茎秆较为高的作物,无人机飞进去就看不见了,他们需要跟着作业车进行操作,如果遇上树木则难度更大,需要在树丛中上下穿梭。但难度再大,范庆洲和陈聪却不怕,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练就了成熟的操作技术,锻炼了过硬的心理素质。
在实习实践工作中,他们遇到困难会给指导老师打去电话,指导老师也会耐心地给出指导建议或解决方法。实习实践虽然辛苦,但却收获满满,在收获工作经验的同时,范庆洲从事无人机架线工作一个月收入9000元,陈聪从事无人机植保工作仅半个月就收入8000元。实习完成后,陈聪同学诚挚地说到“感谢学院和合作企业搭建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帮助我们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明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已于5月1日起施行,一项项利好举措让我们看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绵阳飞行职业学院始终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为职教育人的重要模式,陈聪和范庆洲两位同学就是学院校企合作育人成果的缩影,学院稳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促进学校人才供给侧与企业产业需求侧之间的高度契合,培养企业“用得上、信得过、留得住”的技能人才,学院利用三张“王牌”多层次多维度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创新模式,服务行业、企业需求
学校除了在航空教育、通航产业及民航服务等业务领域持续发力外,也在大力发展非航空职业教育,先后与四川泛美智飞科技有限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中消未来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院所属泛美教育集团与国内外数百家民航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数十家企业建立共建专业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施“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校企行三方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促技能培养质量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促技能培养质量;落实“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模式,扎实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在合作企业内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业技术需求、行业标准为标杆开展人才培养与培训。
量身打造,个性定制,破除人才需求困局
学院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理论实践一体等形式,精准输出技能人才,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社会实践、就业工作机会。
据悉,绵阳飞行职业学院目前除了在航空教育、通航产业及民航服务等业务领域持续发力外,也在大力发展非航空职业教育,在集团办学差异化发展方面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打好三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组合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成学生高质量精准就业,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助力更多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输出更多大国工匠型高素质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