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教育资讯

阔步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 十年砥砺 勇毅前行

十年砥砺奋进,锚定目标加速跑。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南医科大学迎来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

这十年,学校党委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第一责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梦想领航、为梦想护航。

这十年,学校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锚定“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目标,全面完成三大战略任务,奋力跑出“加速度”,交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这十年,学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主动融入大局、积极担当,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西南医科大学力量。

党建引领一张蓝图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十一党支部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这是继2019年学校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四党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后,再次成功入选培育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是近年来学校党建工作不断加强的有力体现。

成绩的背后,坚强核心引领壮阔征程。这十年,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推进“125”和“136”发展战略,完成了更名医科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面完成“总规”建设三大战略任务,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年来,学校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学校领导班子获2020年度、2021年度全省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

十年来,学校坚持以思想建设凝心聚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起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入选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获批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个、思政精品项目2项。在教育部“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这十年,学校坚持抓好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实施“双带头人”建设工程,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五育五味”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品牌,“一承两驱三融合”入选全省高校优秀“支部工作法”,学校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学校先后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入选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共8个。

锚定目标攻坚克难

交出无愧时代的答卷

目标牵引、对标建设、内涵发展、凝聚共识、整合资源……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奋斗。十年来,西南医科大学挂图作战,攻坚克难,跑出“加速度”,成果丰硕。

——升格为医科大学,办学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5年12月,学校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名字的变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区域影响力提升的体现,也是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肯定。

筑巢引得“金凤”栖。学校现有(含直属附属医院)医教员工8800余人,有专任教师129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70人、博士学位610人;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1100人;有省级及以上称号的人才700余人次,有留学归国人才200余人,有外籍教师22人,“人才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创新攻关。学校年科研经费增至2.9亿元,现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5个,形成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团队46个,获批省级创新团队7个。十年来,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792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零的突破;出版学术专著400余部,获授权专利10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70项,新增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博士点从无到有,办学层次取得新突破。

2022年9月,新学期伊始,西南医科大学迎来首届30名博士研究生。“作为学校首批博士生,我将奋发努力,致力于为区域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谢阳表示,自己将积极投入专业研究与实验中。

学校以申报创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契机,对标对表高质量推进学科与学位点建设。2021年10月,学校正式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获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至此,学校形成“本、硕、博”完整学位授权体系,填补了四川省省属高校临床医学博士点的空白,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实现里程碑式跨越。

学校现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其中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重点(培育)学科7个、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2个、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24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学校获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以上;医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12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全国前20%;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西南西北分区赛及全国总决赛中,7次参赛并获奖。

——“总规”建设全面完成,办学环境呈现新面貌。

2021年11月,总投资14亿元、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市校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支撑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投用的教学综合楼、科技大楼等基础设施,为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十年来,学校新校区,附属医院忠山院区内科大楼、门急诊大楼、康健中心院区(一期),附属中医医院传承创新大楼、智能立体车库PPP项目,附属口腔医院新院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新校区及三个附属医院总体规划建设基本完成,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这十年,学校关心关注师生需求,不断改善育人环境。先后建成投用职工周转房,整体改造老旧学生公寓,完成教室、食堂空调安装,实现学生公寓空调和洗浴热水全覆盖;实施绿化再升级工程,校园绿化率提升至95.5%;大力建设新校史馆、江山平远堂等“六馆合一”特色文化馆群,打造“六系一体”特色文化景观,赏心悦目的大美校园已然形成。

勇担使命融入大局

彰显医科大学责任与担当

西南医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党的十九大以来,省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约32亿元,泸州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亿元,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教育医疗优势不断迸发,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他们积极反哺社会、服务人民。

这十年,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都会有西南医科大学师生的身影。学校5所直属附属医院承担了川渝滇黔结合部6000多万人的医疗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重大抢险救灾任务、援外医疗等方面,展现西南医科大学的责任与担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学校师生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抗震救灾中,学校师生勇担责任,积极参与“9·16”泸县地震、“9·5”泸定地震等医疗救治工作,彰显了责任担当。

这十年,学校加强校地、校企、校院合作,融合共生、双向奔赴。学校现有科普基地7个,其中人体生命科学馆于2022年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科普共享基地。学校与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项目)超过300个,包括泸州医药产业园中的优秀企业,累计带动产业链生产总值逾1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2000人。学校打造成果转化平台,联通“产、教、学、研”各环节,通过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等机构实施转化,2018年建成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这十年,西南医科大学以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交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亮丽答卷。充分发挥教育、人才、医疗等优势,接续推进昭觉、普格、古蔺、叙永等6个县(市)以及8个行政村的定点帮扶工作,助推当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2021年,学校获得全省教育脱贫攻坚专项奖励、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

“回望过去,学校矢志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实现了更名医科大学和新增博士授予单位(点)两大内涵式发展的飞跃,承担起一个又一个使命。”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表示,“面向未来,西南医科大学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而接续奋斗。”

文/谢明雄王友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