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陌十八
分享读书,成长,思维,创业干货
这段时间
高中生出事的悲剧频发
作为刚刚经历过3年高中陪伴的父母
感触太深
已经发生的无法挽回
但还在的人
如何避免和减少
才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大事
胡鑫宇事件刚结束,另一场悲剧又来了。
四川资中高三女孩失踪一个月后,在沱江被打捞上来。
一个月前,她给好友发信息,还让他半个小时之后打开,她的衣服手机口罩都好好的放在岸上。
同学意识到她有自杀倾向,报告了老师,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找,遗憾的是最终还是这样了。
据反映,她成绩还不错,但是曾经向家长透露过学习压力大,想走单招。
单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高考之前的一种单独招生政策,一般都属于高职高专类的。
不难想象,女孩可能不想承受高考的压力,家长在这方面也没有给她增加思想负担。
事发前,她打电话给哥哥,让他帮忙给班主任请假,那时哥哥在外面打工,而妈妈是在女孩身边陪读的。
有网友质疑,为什么不给妈妈打电话?
在胡鑫宇事件中,录音笔也是打电话让哥哥买的,而没有告知妈妈。
接二连三的悲剧,让很多家长发出了连环疑问:
到底是学习压力大?
还是现在的孩子太脆弱?
还是有其他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我的女儿2022年刚参加完高考,这高中三年完完全全是我陪伴过来的,当然,我没有专门陪读,但大小事务都是跟我对接交流互动的。
所以对于孩子们的悲剧,我总结了4点。
1
学习压力大
高三学生压力大毋庸置疑,可以说从上高中的那一天起,这三年,每分每秒都在压力中度过。
我女儿刚上高中的时候,各科老师都在强调的分数和排名,并且比对往年的高考成绩,把每个人像萝卜填坑一样,让他们看清自己在高考中的位次。
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刚进入高中,一下子都很难适应讲课的节奏,还有突然难度的增加。
记得有一次我在书店买书时,身边就有好几个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他们也在找资料,问其原因,吐槽说听不懂,只能额外再来买资料,私下补脑。
更别说那些成绩一般甚至比较差的,瞎子听闷雷一点也不为过。
这几乎是90%的学生都要度过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心理素质强的就慢慢熬过来了,心理素质差的就开始慢慢厌学,甚至有的已经打了退堂鼓。
我女儿刚开始入高中时,前面一个月学习感觉还是比较轻松,因为那个时候还没分科,学习就少了功利心,多了快乐。
一个多月后开始分文理科,分完之后就好像拿着武器开始正式操练了一样,一切为了高考刻在了孩子们的骨子里。
从那时候起,女儿的学习和考试就多了无形的压力,因为目的性太强,反而一切都变得糟糕起来,一点一点的往后降。
我们每周有两个小时接她回来洗澡,换衣服的时间,来回的路上就会聊她的心情和感受。
很多家长都会说没有给孩子压力,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同时,你要学会聆听,去理解他这一周在学校的心理变化,所以随便她聊什么,积极配合她的感受。
现在的教育和学校的内卷是我们改变不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慢慢让自己适应进去,百炼成钢。
2
时间节奏太紧张
如果说高中学习压力大,是压在孩子们心头的一块巨石,那么这个时间节奏紧张的过火,就会让很多学生焦躁不安。
我女儿刚上高一的时候,每周回来都吐槽说吃不上饭。
因为高一的学生总是分在最高的楼层,下楼的时候大家挤成一堆,等跑到饭堂还要排队。
看似有很多吃的,但是等到自己的时候喜欢吃的几乎也没有什么了。
这前前后后总共只有20分钟,我们成年人掐着表算一算,打到饭给你吃饭的时间有多少?
在初中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说过女儿,她吃饭挑面条,几乎是一根一根的,我说像你这样到高中怎么办?你会吃不上饭。
现实是连饭都打不到,别说吃了。
为此,我专门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舅舅也强调,在学习和身体面前,肯定是学习第一,连饭都吃不上,还学个什么鬼啊!
现在离高考还有差不多三年,别想什么高考,先想好怎么样才能吃饱饭,吃好饭。
其实,从高中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尝试不定时的给女儿写信,这种交流让我畅所欲言,平时面对面根本都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在心里完全都能够说出来。
我能感觉到女儿在看了每一封信之后心情的变化,所以在这里我也建议家长有条件的都尝试这样做,可能后面我会出一个专栏,把这些东西都分享给大家,毕竟高中这三年如何陪伴,是很多家长小心翼翼又不得法的苦恼。
身边也有一些高中辍学的学生,一方面是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是这种高强度的时间节奏,他们难以适应。
那时候闺女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晚上十点半入睡,后来到高三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学校心疼他们,让5点05分起床,她回来兴奋的说太好了,可以想象对于孩子们,那一分一秒多么奢侈。
到了高三只有15分钟的吃饭时间,从来不敢单独打菜,都是馒头直接夹着菜,一点汤,挑那些能吃的又快又方便的,就这,有时候都吃不完倒了。
有一次我跟他们的班主任聊天,我说这样的节奏,让家长坚持一个月都不行,班主任笑着说,一个月?一个星期他们都坚持不了。
难道不是吗?可孩子们要熬的是三年啊!
长时间的这种高压状态会压抑、难受,情绪莫名的暴躁,如果平时放假回去再得不到释放,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真的是很崩溃。
我女儿那时拿到学校的唯一一本书,就是林清玄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一是学校不让拿其他的书,二是也真的没时间,这本修心养性的书,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睡觉前偶尔翻上一页,看上两句,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抚慰。
女儿说高中这三年就是看着这本书过来的,她已经看了不止三遍。
悲剧的发生几乎都是心灵匮乏,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给孩子,孩子自己也要主动去寻找可以安抚心灵的良方。
3
没有热爱的梦想
如果说前面两点是这个时代下无法回避的硬件,那么后面两个原因就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
你有没有问过孩子喜欢什么热爱什么?有没有自己心中的大小目标?
当然,我想表达的是,除了学习以外的个人特长或者爱好类。
记得初三的时候,女儿班主任让班里每一个学生写下他们的梦想,然后锁在保险箱里面,十年之后再让他们打开,当时我问了女儿,班里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写的什么,结果让我大为惊讶。
其中有一位,后来还考上了我们这里重点高中的特优班,可是她的梦想是未来养一只猫,想开个宠物店。
有些人会说,这算什么梦想?这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实现的吗?
恰恰相反,这个时代很多的悲剧,就像你觉得孩子现在什么条件都好了,但是他们却不想活了。
看似这个梦想很小很小,可是对于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社会的大环境和潜规则允不允许她去实现自己这个小小的梦想?
我女儿非常热爱舞蹈,这个爱好是她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喜欢的,记得初三那年冬天,舞蹈班要给他们排个节目上河南春晚,而当时又临近年底期末考试,我不止一次咨询老师具体的考试时间,因为我不想让孩子错过这次表演。
不少熟悉的朋友和老师就直接对着我脸说,看看你们这些怎么做家长的?都这个时候了,还让孩子学什么舞蹈,都是乱弹琴,都不知道啥重要?
整的我一脸没表情,但是我还是坚持站在女儿这一边,因为有一点逻辑我非常清晰,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将来美好的生活。什么是美好的生活?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热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事实证明,我的坚持是女儿背后最坚强的后盾,哪怕到了高中这三年,她也没有放弃过。
尽管时间少了,但是只要有机会,她就会练一练关于这方面的,也让她自己有了一个自我清晰的目标:要想热爱梦想成真,当下学习、高考这条路必须稳稳的走下去。
现在大多数孩子小的时候都会被家长报各种特长班,兴趣班,可是到了初中高中能坚持的有几个?一部分是孩子主动放弃的,另一部分是在现实面前,家长强制终止的。
我一直说热爱是梦想的翅膀,如果把翅膀都折断了,孩子怎么可能飞得起来?
无论什么样的热爱,只要是正向的,不管什么时候,家长尽可能支持,他可能会因为学习实现的慢一点,但没有关系。
只要一直有希望在就好,就怕希望没了,学习的激情也没了,再好的物质生活又有什么吸引力呢?
4
缺乏无障碍交流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在跟孩子情感表达时,基本上可以达到畅所欲言,毫不吝啬。
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有没有觉得,有些话在心里却难以说出口?你巴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孩子看,你是真的对他好,你是付出了自己全部,但他依然感受不明显。
我的孩子其实在高中以前也比较犟,温柔的话,严厉的话都说遍了,但是效果不佳。
后来老师建议我尝试用写信的方式,开始我也觉得别扭,想着几乎天天见面,这样会不会太矫情了?
直到开始要上高中那一天,慌慌张张的帮她收拾完东西,送到学校,那是第一次,她不在家里住,儿子也有点不习惯,于是当天我就开启了写第一封信的模式。
我发现女儿开始看了信之后,表情是有点不自然,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性情明显柔软了许多,她能够感受到信中我们对她字里行间的爱和关怀。
所以在写了几封信之后,她慢慢把心扉也打开了,什么都愿意跟我说。
这三年我一直这样坚持下来的,包括选文还是选理?上普通高中还是重点高中?每次大小考试考试好与坏,一段时间的迷茫和困惑等等,都会被我们及时去讨论。
好多时候我也没有更好的答案和方法给她,她大多数时候也是仅仅想吐槽一下,因为该面对的还要面对,也就是这样,我们度过了多个心情糟糕的阶段。
比如说第一年疫情期间上网课,那时候我们都忙着生意,就像她说的,每天自己一个人从早到晚孤单的在家里面上网课,有时候也来不及做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承认有点抑郁,所以她开始看脱口秀。
在学校,整个高二一年成绩都不是太好,她进入了学习的困惑和迷茫期,经常会问自己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生活,这种生活是她想要的吗?
在这种煎熬纠结中,她依然慢慢坚持,我依然听她吐槽,然后在信里面说说我这些年的人生经历和感受,同时也会找一些正能量的故事分享给她,仅仅就是分享,没有说教。
四川女孩的母亲还专门在学校旁边陪读,其实现在好多家长都会在高中阶段陪读。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陪读不仅仅是给他洗衣做饭,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要学会主动给孩子释放情绪压力。
你可以分享你今天在外面遇到的人和事儿,你看的电视剧,还有你刷的小视频。
不要想着耽误孩子时间,他们也想放松,从这样的聊天中,你可以去感受到孩子的心情和思想的蛛丝马迹。
有些父母说,我做不到,我只能说你不够用心。
在孩子健康成长和生命面前,没有什么是父母做不到的。
高考在人的一生中是很重要,可是也不至于重要到把人给毁了的地步。
所以你口口声声说没给他压力,能不能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你的语言和行动?而不是在孩子眼中口是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