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教育资讯

四川万源举行优秀大学新生座谈会 万源中学获政府奖励100万元

封面新闻记者李兴罡罗轩

7月31日下午,四川万源市举行2023年优秀大学新生座谈会,万源市四大家主要领导悉数到场,与大家共同庆祝取得优秀成绩,并勉励大家勇攀高峰、再创佳绩,营造“重教兴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提质增效和跨越发展。

据悉,万源市举行如此隆重的新生座谈会还是第一次。近年来,万源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聚智聚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使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座谈会现场,万源市委书记倪欣向取得历史佳绩的万源中学颁发了100万元高考特别奖。

令人欣喜:全市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万源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万源常住人口有40.6万多人。

在这样一个人口仅40余万人的山区县,一代代人对教育的炽热和奉献,使当地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并迎来了今天的高光时刻。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有95年办学历史的万源中学,也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一组数据显示万源教育新提升。2023年,万源全市高考本科批上线共计1789人,一本上线333人,较去年270人,增加63人,增幅23%。其中万源中学1811人参考,一本上线320人,较去年增加76人;本科上线1224人,较去年增加101人。

在本届毕业生中,万源中学招收A+1等级105人,一本上线103人,实现高进优出,成才率稳居达州第一;招收B等级203人,本科上线130人,实现低进高出。在高考录取方面,万源中学有9名同学被C9(九校联盟),其中康兴逸被北京大学?录取,另有34名同学被985高校录取……

曾经无奈:优质生源大量流失

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是辛酸和无奈。作为达州市最偏远的县市,万源经济社会发展在达州一直都处于“追赶”姿态,也相应地影响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部分家长追求孩子更个性化的发展,不断将孩子送到外地求学,造成了优质生源大量流失。

万源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从俊用一组数据说明了曾经的生源流失问题:以本届高中毕业生为例,在三年前全市中考成绩前50名中,到万源中学就读的仅28人,优质生源流失率高达44%。

有人选择离开,也有人选择坚守。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家长代表蒋琴音对自己的坚守感到骄傲,她的孩子通过在万源中学三年学习,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感谢万源市委、市政府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挤出钱来将万源中学打造成家门口的好高中,让我们不用将孩子送到外地求学,孩子没有远离家人的苦恼,我们也避免了每周来回奔波的辛酸,更为我们减少了一大笔开支。”蒋琴音的感激之情,满是幸福感。

现实答案:万源同样能培养出优秀学生

发展教育,政府投入真金白银。以万源中学为例,5年多来,政府为学校化解债务1.9亿多元,投入近4.6亿元新建校区、运动场、停车场,完善教师周转房……每年还注入200万元专项资金激励优秀教师和学生。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和改善,源源不断为万源教育注入新动力。

万源也用事实给出了回答。今年全市34名学生考上985高校,71个211高校,127个双一流院校……

张从俊也用一组数据证明了万源教育质的提升:三年前全市中考成绩前50名中到万源中学就读的28人中,25人高考成绩超600分,18人高考成绩超630分;当年中考前20名的,在万中就读的13名同学均取得了600分以上的好成绩,9人高考成绩超630分。而到外地外校就读的22人中有8人高考成绩超600分,4人高考成绩超630分。

作为即将走出大山到北京大学求学的学子,康兴逸在座谈会上满怀憧憬:“我将带着这里的记忆,带着这里的精神,带着这里的希冀,一路无畏,去开创我们的未来,在大学中闯出又一片精彩的天地。”

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辛勤哺育,万源中学高三年级组副组长方孟分享了今年取得好成绩的经验:“我们精细管理,制度先行是前提;我们凝心聚力,培优团队是核心;我们紧盯课堂,高效教学是关键;我们宽严并济,学生成才是本分。”

未来路径: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

当天的座谈会,万源市委书记倪欣向成功进入理想大学、逐梦美好未来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向呕心沥血奉献、倾力耕耘教育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向关心教育发展、支持教育进步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成绩只是一时的,万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却是永远的。倪欣表示,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万源的基础支撑,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后劲的理念,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全力解决教育困难问题,真正把教育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努力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

倪欣还寄语万源的青年学子们:“要厚德不止,为靓丽青春‘加分’;要笃行不辍,为精彩人生‘积厚’;要正心不移,为建功未来‘固本’;要感恩不忘,为建设家乡‘添力’。要常回家乡,投身谱写‘万源篇章’。学成后满载而归,在万源干事创业、实现价值,与家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和美万源建设贡献力量。”(图据万源融媒体中心张浩拍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