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安上社区,45名孩童收获了一次特别的暑期课堂。16天里,孩子们了解党史,学习语数外、绘画知识,接受防溺水安全教育,初步认识少儿编程。
据悉,这次暑期课堂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学院与行知学院的9名大学生,他们深入走访屏山县安上社区,结合高校所学知识技能,力求让小朋友们发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别样魅力,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用年轻的方式点亮留守儿童的梦
7月盛夏,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学院与行知学院联合党总支党建服务中心组织“韧生”青春宣讲团走进宜宾屏山县安上社区童伴之家,开展为期十六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牵手小朋友,用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用知识与视野点亮留守儿童未来梦。参加“韧生”青春宣讲活动的45名孩子年龄跨度从6岁-12岁,既有幼儿园孩子也有小学高段学生,且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存在作业辅导难等问题,但这些孩子无一例外的都表现出对知识的好奇和旺盛的求知欲,大到国家历史,人工智能,小到对身边事物的好奇。
带队老师王凤兵介绍,前期在与当地社区充分沟通之后,“韧生”青春宣讲团决定将45名孩子分为大班和小班,分别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基础学科学习、防溺水安全教育和少儿编程素质拓展培养等四个层面的教学。
45个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四个层面的教学,对于1名带队老师,9名大学生的“韧生”青春宣讲团来说,仍是不小的挑战。关注孩子每天的进步,关心留守儿童的孤单情绪,带领他们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对于这群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累并快乐着。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21级的同学吕嘉宁,是此次“三下乡”活动的项目学生领队,她用“不可思议”描述此次的“韧生”青春宣讲:“团队充分信任,彼此配合,从摸索到熟练,从帮助到信任,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任务。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当我们以为只需要教给孩子们知识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与我们的课程安排息息相关。不止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包括更重要的视野与梦想。”
红色文化让乡村更美好
据了解,“韧生”青春宣讲团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学院,因此四类教学里的少儿编程也是主打特色之一,尽管少儿编程课程体系对于16天的教学时间来说太难,但“韧生”青春宣讲团的大学生们还是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和形式给少儿们介绍人工智能、乐高机器人,当孩子们看到哥哥姐姐们通过计算机建立一个党史网络互动平台时,他们单纯的眼眸闪闪发光,说,“未来我也想学计算机”。作为曾获评“党史学习教育团”的团队,“韧生”青春宣讲团的党史学习教育也极具特色。针对少儿更容易被动画片吸引的学习特征,宣讲团的同学借助网络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和孩子们分享党史故事,让孩子们在观看动画的时候,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潜移默化中根植爱国情怀的种子。
除结合动画片之外,“韧生”青春宣讲团还会自创剧本,以话剧演绎的方式将党史知识贯穿始终,让孩子们融入角色扮演,亲身去体验感受党史知识。
据了解,近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共同组织开展了2023年四川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和省级重点团队评选,其中,计算机学院“韧生”青春宣讲团入选“理论普及宣讲团”全国重点团队。
据介绍,此次“韧生”青春宣讲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只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四大暑期实践活动之一。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计算机学院与行知学院联合党总支书记简富梁介绍,学院在党建引领下,开发学生不同成长空间,着力打造四个成长号,包括校社党组织共建的“社区青年号”,校企党组织共建的“先锋同行号”,校村党组织共建的“乡村振兴号”,以及校地合作,宣扬国家红色文化的“红色记忆号”。希望依托学院计算机专业知识,通过与四个领域的合作,让大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乡村,走进中国红色文化,锻炼能力,拓展素质,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与时代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