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教育资讯

探路教育创新, 19个国家级新区共建教育改革共享机制

9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国家级新区教育创新发展学术年会(以下简称:首届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

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齐聚四川天府新区,围绕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近千名中国教育人以“‘共享•共创•共赢’——国家级新区构建高质量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各自带来有益经验的分享,并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热点话题、共性问题等展开深度探讨。

▲首届学术年会现场

这也是19个国家级新区聚焦教育举办的首次会议。众所周知,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而所谓“新区”,不只体现在城市的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更多的“新”,在于拥有了相对优越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后,发展具有可持续的动能,能够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进而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城市建设的新标杆,这才是“新”的价值所在。

▲首届学术年会现场

而这样的区域,于教育而言,同样是一片不可多得的能够大胆进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深厚沃土。反过来,教育亦是新区筑强营商环境的“硬支撑”,它不仅为涌入新区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民生保障,更为城市创新驱动注入了澎湃动能。

因此,作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探路人,首届学术年会旨在凝聚先行智慧,集聚创新经验,促进国家级新区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来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新区教育的辐射力和引领力。会议中,19个国家级新区就协同探索教育创新发展路径达成了初步共识,并构建起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共享机制,在“共享•共创•共赢”的理念中,共谋教育的新发展。

围绕教育首次聚首

19个国家级新区共谋教育新发展

从1992年首次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算起,我国国家级新区发展迄今已历30余年。目前,国家级新区成员已达19个。

30多年来,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它们不仅是改革创新的重要资源聚集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以创新为引领,聚合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是国家级新区的优势,更是使命所在。

▲成都科学城摄影/周勇良

而要达成这一使命,人才的支撑必不可少。古人云: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凤凰”来了,如何留住?教育发挥着“磁石”的作用。因此,在新区得天独厚的创新沃土的滋养下,19个国家级新区结合各自区域特色和战略使命,成为了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探路人。

“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全省优质教育示范区和教育惠民先行区”“省级体教融合改革试验区”……19个国家级新区在教育的各个方面,扛起“先行先试”的使命担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开路先锋的姿态走在了全国前列。

比如提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一条关键道路。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全域推进学区化治理,截至2022年底,浦东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就已达94.1%。2023年,其再度新增17个学区,实现了浦东新区36个街(镇)学区化办学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通过建立学区集团规章制度、师资交流轮岗、课程教学共研共享、绩效捆绑考核等方式,来促进学区集团建设更加紧密,从而实现学区集团内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教育品质。

同样,此次学术年会的举办地,四川天府新区以白纸画图、平地立城,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其教育发展肉眼可见地从一张蓝图化为“一面旗帜”。在此过程中,天府新区逐步形成“以共享理念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共识,相继创建6个省级试验区、落地4个教育部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持续推动8大类20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比如率先推行全域多校划片,天府新区以服务人才、服务产业、服务营城为导向,打破“唯户籍、唯社保、唯划片”的传统招生方式,一个学生可填报同一学区内多所学校,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彻底破解了“学区房”难题,将选择权交给家长和学生,真正让房子归房子、教育归教育。

在首届学术年会上,19个国家级新区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经验做法和待解的共性问题而来,共谋教育的新发展。会场上,与会者们关于教育的精彩碰撞也随时都在发生。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协同探索教育创新发展路径达成共识

首届学术年会,不仅是19个国家级新区和全国一线教育人交流分享的平台,更是一场含金量极高的学术盛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院长潘治宏提到,国家级新区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命题,这次会议聚焦教育领域,“针对性很强,主题十分明确”,这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院长潘治宏作分享

“立柱强基方致远”。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人类知识革命的产物,离不开教育的积淀、科技的突破、人才的支撑。

其中,教育事业如何发展?“钱学森之问”如何破解?可以说,教育理念、体系、制度、方法、治理等现代化的改革创新必不可少。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地位、城市定位、发展方式等的特殊性,其教育事业的创新存在诸多共性,因此首届学术年会的举办,对于教育创新发展的研究,推动政策制定和实践深化,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国家级新区的使命担当。

▲首届学术年会现场

“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的先导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宏伟在发言中表示,与一般综合改革实验区不同的是,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政策先行先试的改革实验区功能,它们的使命是要在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真正的“干中学”“干中改”,目的就在于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它区域的发展提供引领和示范。接着,他还分享了国际创新城市的发展经验,其大都离不开教育、人才资源的聚集和创新的思维。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宏伟作分享

此外,会议议程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顾问卢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教育卫健工委书记李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所长安雪慧;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原党委书记、原校长王欢,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附小一体化集团总校校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秘书长于素梅等知名专家学者、一线校长和区域教育分管负责人等悉数到场,通过主旨报告和分享交流的形式,与来自全省、全国的近千名教育人,就各个方面的教育话题展开了深度学习与探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原党委书记、原校长王欢作分享

▲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教育卫健工委书记李广作分享

最后,19个国家级新区在首届学术年会中,就协同探索教育创新发展路径达成了初步共识,并构建起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共享机制,来促进国家级新区间教育经验的交流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以更高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更先进的经验做法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创新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