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教育资讯

从课堂到食堂, 数字化转型下的成都七中校园有何不同?

记者丨许雯 图据成都七中

一根网线穿山越岭,连接着一块块屏幕,打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被轻松获取,数字技术在每一次登录,每一次播放中塑造出新的教育形态。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通过学校治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一场关于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各地陆续启幕,以往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画面,正在成为现实。

“食堂管理如何做到公开透明,让学生、教师吃得放心?”“每次考试后,学生哪些知识点存在欠缺?”“实验过程中究竟哪一步导致了误差的产生?”……数字化的课堂、数据化的全过程记录与分析,由此翻开了成都七中数字化转型的篇章。

在成都七中,数字化实验室赋予了常规实验不一样的定义。教室里,智能黑板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外观看似与传统实验台并无差异的实验台,却大有文章。“将新科技、新思想、新器件用于中学物理实验,可以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字器件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成都七中物理教师邱明章率先道出了其中的内涵。

那么数字化实验室到底有啥不同?

据成都七中物理教师张景浩介绍,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就是最为典型的一项实验,按照传统的实验模式,采取的是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实验原理简单且便于操作。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及纸带左右漂移时与限位孔的接触,会大大降低实验的精度,尤其是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存在误差较大,导致在数据处理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数字化实验室的投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造成的误差 。”

张景浩介绍,数字化实验室的优势在于,数字化实验系统提供了多种拟合方式,同时,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均可传输到教师端,形成数据化的分析,便于教师端了解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整个实验过程还可全程投放在智能黑板上,这样学生的每一步数据的获取,都能追溯到源头,精准判定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升实验技术含量。”

数字化课堂所带来的实质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王钰茹同样感同身受。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王钰茹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以“Processing交互艺术设计”为主题,构建起跨学科数字化课程,“我们在编程教学中融入了物理、数学和艺术等相关内容,同时基于平台资源共享、互动讨论和测试反馈等功能,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以及数字化学习与探究能力。”

UMU互动学习平台中的探究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在这里也有了答案。王钰茹谈到,课堂提问与讨论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到底该提问谁实则与教师主观判断关联度高,学生讨论活动有时也缺乏观点的有效输出与碰撞。而数字化互动学习平台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思考活动中,老师可以在平台中实时看到每位学生的回答和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老师根据学生的作答反馈,抽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明自己的思路或观点,从而引发有效的课堂讨论,“这样既能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和参与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讨论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计算思维,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成都七中的校园里,数字化的教育场景随处可见。

随着英语听说在高考中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全国多地高考要进行英语听说测试,且分数将计入高考英语总成绩,对学生的相应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据成都七中(林荫校区)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长朱曜老师介绍,学生的确能够通过日常教学获得笔试高分,但当英语运用到实际的场景中时,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难点,“个别学生的英语卷面分不错,但学习英语数年,却无法做到用英语自如地阐述观点,进行交流。”

朱曜直言,一堂英语课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时长取决于课型、教师风格、班级人数、教学时长等因素。即便有早读、英语角、社团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练习口语,增加训练时间,但课堂是主阵地。面对多达几十名学生的班级,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口语做到一对一训练与指导仍是难点。

为此,学校自2020年起投用了智慧教育软件,借助AI技术,帮助学生做好英语听说训练。“AI技术的运用并非减量课堂教学,其承担的工作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她谈到,七中AI英语听说训练,多安排在周末或假期由学生自主完成,频率为每周一练,在半期或期末也会对训练情况进行检测。

“AI英语听说训练能根据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形成个体和班级数据分析。比如学生在练习完后,可以根据系统呈现的颜色标识,清晰看到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而教师也能通过数据化的直观呈现,看到学生薄弱点,进一步给予帮助和指导。”朱曜表示,AI英语听说训练系统,打破了“英语听说短板”的困境,让学生能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真实的、更为综合的情境中。

除了使用方便,反馈及时、细致、精准的优势外,另一个直观的优势还在于,AI英语听说训练个性化的定制,比如,基于成都七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训练的难度有所提升,同时,能够跟着教学内容和进度练习,并形成个性化的题库,实现精准练习。

成都七中强化大数据支撑的教学多元过程评价,开展了教师画像、学生画像、课程质量等评价活动,并建立起智能化、科学化、全方位的教学评价系统,即精准教学系统。

以学生画像为例,基于教师的不同岗位,系统所呈现的数据分析关注的重点不同。成都七中教师阮杰拥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班主任,也是备课组长,还是高三年级组副组长,“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在界面切换身份后,以此查询到相关的数据和分析 。”

▸ 作为班主任,精准教学系统不只是简单地呈现班上同学每次考试的成绩高低,更有学生成绩个性化的分析报告,“有了数据的支撑,对于班主任来说,我能够更加精准地去关注不同类别的学生,然后深入了解他们近期学习情况,给予及时且精准的辅导。”

▸ 作为备课组长,阮杰负责的是化学学科,那么在成绩出来后,系统在他的界面呈现全年级各班的化学平均分和试题的难度系数。其中,平均分在于把握各班的学习情况,同步梳理出哪些班需要重点关注,而难度系数则倒过来评估命题的质量。

▸ 作为高三年级组副组长,此时的系统呈现界面则站在更高的维度,理科和文科分析均在其中,给出高位线和低位线等数据,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维度全面分析全年级学生成绩。阮杰表示,这类工作并非数字化转型后才进行的,10年前,学校采取的是人工统计,彼时,庞大的数据耗费时间,也难免存在人为统计错误,“现在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其分析精度和维度均有了更大的提升,且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于我们老师而言,能够更加精准且及时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予以辅导。”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在每一次考试后,还能细化到每道题的正确率和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答题情况,精准给出薄弱知识点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相应的错题集,精准的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老师而言,透过数据化的分析,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已掌握和存在薄弱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

事实上,不只是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已在成都七中全面铺开。

据成都七中副校长赵敏介绍,学校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服务业务流程再造。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实现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结构重塑、精准管理,从而更好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和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让学校治理更有精度、力度和温度。“数字化转型打破管理思维界限,让所有环节连通,食堂管理一体化,从前厅到后厨,从制作者到就餐者,从成本到餐费分析,让所有数据收拢,更好为学校食堂管理做好指导和服务。”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对校园设施设备的硬件升级,核心在于“人”的观念转型升级。为此,在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上,学校提出建设以服务于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为导向,以空间为载体,以数字建设为支撑,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利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教”“学”“管”“评”“研”,实现学校管理“数治化”,进一步发挥七中高位引领的优势,同时,推进教育改革的创新和科学发展,最终实现学校核心工作模式再造、体系重塑,从而建成优质高效、个性灵活、智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数智校园。

“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带给我们很多启发,过去聚焦建设资源,现在我们更多鼓励老师们评估资源和运用资源,”赵敏谈到,当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整合了全国最优秀的学校和教师的力量建成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库,“我们一方面以‘课堂教学大比武’‘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系列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优质数字资源评选,助力国家和省市优质精品资源库建设;另一方面,让学校更多老师参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评估与应用,点点就用,改改就用,与七中网校课程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全力助力七中本部和网校远端万名师生的成长发展。真正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输入和输出,在用好国家资源的同时,也贡献七中智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