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不少大学生选择走出学校,或是在企事业单位实习,增长工作经验;或是打份零工,赚取零花钱;或是踏上回乡路,陪伴家人……但也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志愿服务,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为市民提供暖心服务,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达州市返乡返岗人员综合服务驿站大学生志愿者戴萍萍——
“能帮助到别人非常有意义”
寒假期间,达州火车站迎来客流高峰期,在火车站入口旁的达州市返乡返岗人员综合服务驿站,大三学生戴萍萍戴着红色绶带,为前来休整的旅客递上一杯热水。
今年寒假,戴萍萍做了同去年一样的选择,成为达州市返乡返岗人员综合服务驿站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从去年开始,达州人社局通过设置返乡返岗服务驿站,为有返乡返岗需求的务工人员提供茶水休息、交通资讯、看企择岗等服务,深受社会好评。
1月27日春运第二天。当天下午,由于并不是火车进站时间,驿站内旅客并不多,但戴萍萍并没有坐下来休息,而是站在咨询台旁,熟悉企业用工需求表。“很多老乡会来这里找工作,必须要对岗位熟悉,才能更好地给老乡介绍岗位。”戴萍萍说。
收拾桌面、回答旅客咨询、解决旅客困难……这份工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驿站志愿者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7点,由于前来咨询和休息的旅客众多,戴萍萍往往晚上8点才能下班。但经验告诉她,后面才是最忙的时候——尽管有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干,但戴萍萍还是忙得不可开交,一站就是一整天。“虽然一天下来很辛苦,但能让旅客一下火车就通过我们志愿者的服务感受到来自达州这座城市的温暖,我就很高兴。”
戴萍萍的性格虽不算内向,但经历了寒假的锻炼,戴萍萍说自己有了些新变化,更喜欢和别人交流,也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故事。通过和老乡交流,她见识到了多样的人生。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年纪70多岁的老人让她帮忙介绍工作。沟通中,她了解到,老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还想继续打工,但由于年龄过大,并没有合适的工作。看着老人失落的背影,戴萍萍心中涌出一股复杂的情绪,“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艰辛和无奈。”
在戴萍萍心中,志愿服务带给她的是满满的能量。她说,从前她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步履匆匆,少有机会停下来。来这里之后,看到那些背着大包小包为生活奔波的人,她平和了,心中也涌起要好好生活的念头。
达州市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周璇
“介绍达州历史文化是我最骄傲的事”
“你好,请问需要讲解服务吗?”1月27日下午,看到有人进入馆内,周璇立刻凑上去问。
周璇是天津商业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个寒假,经过层层选拔,她成了达州市博物馆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负责文物讲解工作。事实上,去年暑假,周璇就在达州市博物馆负责志愿讲解,因此,比起学弟学妹们,今年的周璇多了一份从容。
工作第一天,摆在周璇面前的是一份长达万字的讲解稿,她必须在5天内熟悉讲解稿内容。培训第一天,博物馆讲解员带着一众大学生志愿者详细了解各个展厅,周璇将每个展品同讲解稿内容一一对应起来,看似枯燥难记的词句就变得生动立体起来。与去年不同,今年周璇将讲解重点放在了其他方面,看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时,她会特别留意讲解中讲解稿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并时刻注意讲解员的仪容谈吐。“我不是‘新人’了,希望能比去年做得更好。”周璇说。
一个好的讲解员是不会逐字逐句按稿解说的。“文物讲解并不是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充满互动。”讲解时,周璇会观察听众多个表情、神态,判断他们的兴趣点,酌情增加和减少讲解内容。有时候,听众会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虽然没有办法一一解答,但周璇会记下来,查询答案,为下一次讲解做准备。
寒假期间,有许多家长会带着小朋友来博物馆“涨知识”。小朋友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走进恐龙时代》专题陈列。周璇会围绕恐龙讲解与孩子们生活想贴近的知识,还会通过互动答题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刘璇来说,最喜欢讲解的还是《巴渠民俗文化》专题陈列。“这是一个纯文化展馆,没有任何展品,许多市民不喜欢到这来参观,但这里记录了达州各地的民俗文化,与达州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激发听众兴趣,周璇和志愿者们想了很多“招数”,比如将民俗演变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讲民俗故事等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最满足的时候,就是大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的时候。”周旋笑着说。
“虽然以前也经常来达州市博物馆,但那时候更是看‘乐呵’,不会去深究文物背后的故事。但现在,一次次讲解中,我对展品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达州历史文化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周璇说。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文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