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务处处长党跃武为“川大班”授牌
4月15日下午,四川大学与四川大学附属中学(12中,简称“川大附中”)签约,开启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通道——川大附中不仅成为了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川大附中川大班),还成为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文贯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
据悉,四川大学与川大附中将在课程建设、人才选拔、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具体合作。
四川大学还首发了全新编制的《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
川大副校长游劲松:
中学是挑选拔尖创新人才“种子”的关键时期
川大将与川大附中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按照协议,两校将共同探索选拔和培养模式,川大附中承担人才早期培养的主要任务,而川大将在师资、实验设备、课程资源及项目等方面,为川大附中深度提升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水平提供支持。双方将形成共同指导、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构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川大与川大附中将在课程建设、人才选拔、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具体合作,联合开辟一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贯通式的选拔、培养、升学通道。
川大副校长游劲松致辞
四川大学副校长游劲松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需要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紧密衔接。川大附中在英才培养方面已有显著成效,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延长培养周期,为优秀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培养环境。他说,此次签约是川大与川大附中在探索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上的进一步合作与尝试。游劲松强调:“要培养具有前瞻性学术眼光、能够静心从事原创性基础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所需的周期远不只大学期间学的短短几年。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展现出学科天赋,这个时候正是挑选‘种子选手’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早期培养的最佳时间点。”
川大附中党委书记米云林:
坚定扛起作育研究性英才的历史重任
川大附中党委书记米云林介绍“川大班”
川大附中党委书记米云林说,川大附中从成立之初就是四川大学的附设中学堂,承续四川大学文脉,深受川大这一国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深刻影响。川大附中也承续了四川大学的文脉,具有独特的“研究基因”,培养了一批批研究素养突出的学子,为成为“海纳百川 格物致知”的英才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校因此形成了鲜明的“以研究性课程和研究性教师培养研究性学生的‘培养—研究型’大学附中”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文化,备受社会关注和赞誉。
米云林介绍,近年来川大附中与川大一直通过英才计划、科普讲座、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夏令营、课程节、附中学子赴大学校园研学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的合作培养。他介绍,自2013年首批参与天府中学生英才计划以来,已有54名学生入选“英才计划”(全省共有413名中学生入选),在川大、电子科大知名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活动,认真接受学术熏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川大附中因为“英才计划”的科研成果,继2019年有学生葛逸飞(指导教师为川大副校长游劲松教授)受邀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全川唯一受邀参加的中学生)后,2022年又有学生王秋仁(大学指导教师为川大生命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宏辉教授)受邀参加了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之科学T大会(全川有两名中学生受邀参加)。米云林说,川大附中生于川大长于川大,一直与母体休戚与共血脉相连,“我们将坚定扛起作育研究性英才的历史重任!”
开启“大中贯通培养”新篇章
全国首个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指南正式发布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党跃武还在签约仪式现场宣布,全国首个大学示范性通识教育课程指南——《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正式发布。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大学与中学在新质教育方向上的深入合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新路径。
川大教务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党跃武
通识教育作为全人教育的基本路径,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跨学科认知能力。为此,四川大学与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合作中学共同实施了“四川大学优质通识教育进中学行动”。该行动定向提供100门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与艺术、自然与科技、生命与健康、信息与交叉、责任与视野五大模块,旨在进一步推进高中、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确保大学通识教育的优质资源能够全面进入中学校园,深度融入中学课堂,全面推进中学生英才计划。
党跃武介绍,为响应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的号召,四川大学特别增设了与“人工智能+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通识课程,如《法的智慧:信息革命与社会进步》和《天工开物:智造工程与技艺》等,进一步丰富了合作中学的选课内容。
川大附中也由此成为了“指南”的受益者——分享川大文理工医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将川大高等教育通识课程内容加入到川大附中的培养体系,打造高中和大学衔接的特色课程体系。
“川大班”首个项目落地:
语文贯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授牌成立
川大附中作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和国家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高中,在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进行着有益有效的探索。比如该校联合川大等高校开办的“博士班”在培养优秀学生方面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8年以来,川大附中与川大共同举办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夏令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2023年英才计划学生与川大导师合影
四川大学与川大附中的深度合作,旨在打造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贯通式的选拔、培养、深造新模式。此举预期将让更多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受益,为培养未来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川大文新学院副院长罗鹭为语文贯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授牌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贯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授牌仪式也同期举行。这也是川大在附中举办“川大班”后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文学素养,又拥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成都市政府总督学石斌表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与高中无缝衔接,厚植人才培养的肥沃土壤。他介绍,成都市除了有一批优秀学生通过英才计划受到了早期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还有619名学生通过“强基计划”被重点大学录取。
周波/文 图片由川大附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