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湾 > 小学

台湾小学语文课本出现“水泄不通的掌声”! 老师都困惑该怎么教

综合台媒报道,岛内有家长反映,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令人困惑的成语句子:“水泄不通的掌声”,老师们很头痛,甚至在课前都要讨论怎么教。台媒记者在路边问民众,受访者纷纷皱眉表示不对劲,应该用“绵延不绝的掌声”比较合理。

台学者杨秉儒称,此文收录在候文咏的《顽皮故事集》中,该作品是候文咏以小学儿童的笔触,透过顽童眼光所呈现出来温馨、活泼、风趣、动人的世界,所以当中有一些成语误用、错置的安排,但他也认为以该文章做为小学6年级的语文教材也有些质疑。

家长曝光后,引起大批网友留言调侃:“络绎不绝都比水泄不通合理,经久不息、掌声雷动才是正常的吧”“有这种教材,难怪学生素质低落,错字连篇”“问题还是出在教科书的选材,干嘛要教小孩童趣?”

台湾教师刘新圆今天在台湾《联合报》发文指出,辞典中“水泄不通”正解有二,一是指防守严密,另一指拥挤不堪,所以这个成语的重点不在“水泄”,而在“不通”,换句话说,就是“堵住了”的意思。既然如此,怎么会用这么“不通”的形容词来教小学生呢?

文章指出,课文选自侯文咏的短文《梦幻全垒打》,作者自述童年时喜欢跟大孩子们打棒球,祖母却希望他好好念书,不可贪玩。有一次他终于挥出梦寐以求的全垒打,却在“水泄不通的掌声”中,被祖母抓个正着。看来,除了这篇文章之外,古今中外大概找不到第二个作家如此形容掌声了。

文章表示,虽然诗圣杜甫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有创意的作家,绝不屑套用乏味的陈腔滥调。但这种惊人之语是否适合基础的小学语文教育?颇值得商榷。国学大师钱穆主张,最理想的儿童语文教育,是大量背诵经典,累积名句,慢慢长大后,便能信手拈来活用,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过去许多前辈的经验,证明了语文死学活用的效果。

不过,将近30年以来的教改,视“填鸭式教育”如洪水猛兽,强调减少知识量,培养分析能力,导致小学语文教育出现一个怪象:小小年纪就得判断句子是哪种修辞,连家长们也看得一头雾水。以《梦幻全垒打》如此“离经叛道”的修辞为例,在基础不足的情况下,老师就算花了一整节课解释,孩子们恐怕仍旧似懂非懂,浪费时间与精力,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多背几首好诗,多朗诵几篇好文,更实在一些。

分析能力固然重要,那也必须有足够的基础知识才办得到。一般而言,应该到中学以后慢慢培养,不该揠苗助长。小学生连正规的用法都不熟悉,要如何欣赏非正规的惊奇与创意?这种好高骛远的教育,就像愚笨的人把房子盖在松松沙土上。

文章质疑,什么叫作水泄不通的掌声?等脑袋通了再说吧!

海峡导报记者方艳艳整理报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