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高考

国家新增37个本科专业, 未来就业和发展前景如何?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陈曦 通讯员张雪华 张青 徐燕华

科技日报记者关注到,日前,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显示:2021年共新增37个本科专业,有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审批。 新增专业中,约1/3是电子信息类和人工智能类,包括智能采矿、智能交通、能源互联网等。

教育部集中新增这些新专业,有着怎样的背景和考虑?这些新专业又有哪些特点?高校该如何建设好新专业?这些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如何?6月29日,记者采访了国内相关重点高校的领导与专家。

亟待补齐人才储备不足的“短腿”

在相关高校专家看来,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都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在向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高效化、快捷化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但催生出了一批新兴产业,更是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因此,加大高校专业调整力度和加速高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育,对于我国高质量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密码已经从军事走向民生,随着欧盟GDPR、《密码法》和《数据安全法》的公布,保护核心数据资产和个人隐私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基本要求,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运而生。” 南开大学网安学院副院长刘哲理说。

刘哲理透露,我国人才缺口巨大,目前毕业生不足1万。用人缺口源于技术发展的需要,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国家相关党政机要管理部门、各种大型国企、科研院所、商用密码应用及测评、互联网企业中就业,前景光明。

比如金融银行领域是密码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业应用之一,核心数据资产均需要加密、认证;互联网企业目前推出的产品均需要以保护数据隐私为前提,需要大量密码算法工程师。

苏州科技大学郭春显教授告诉记者,新能源和新材料是国民建设发展的两大基石,在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地位尤为重要。长三角作为中国制造业最密集的区域、最重要的创新基地,对新材料特别是高端材料的产业化需求更加强烈。

为了在产值规模、创新能力、国际化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方面突破发展制约,必须针对性发展培养大量新能源材料领域高水平专业设计、研发和生产技术人才。

“可以说,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大数据处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要真正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亟待通过国家、院校和行业协同培养,补齐人才储备不足的‘短腿’,才能促进我国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发展,转变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融合, 推动基础科学、智慧城市、智能采矿、智能交通、智能建筑、能源互联网等新产业。”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雄威说,“教育部新增的这些专业是我国实施‘科技强国’战略推出的重要举措,旨在满足未来技术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

高校主动作为紧跟人才需求

高校,既是创新的源头“蓄水池”,更是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

作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是以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是以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等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侧重和强调密码理论、密码分析、算法安全、密码工程及应用。

“今年,南开大学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新增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此专业将以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为基础,强调密码理论和密码工程应用服务于保密通信、隐私保护、信息与系统安全等。”刘哲理说。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王守志教授告诉记者,今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新增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主要聚焦无人机生产、检测与维护技术,培养能够从事无人驾驶航空器设计检测、生产制造、应用维护及其管理工作。

“之所以开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在于目前在天津已形成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和产业聚集效应。截止到2020年4月,在津注册的从事无人机业务企业60余家,天津保税区聚集了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维护保养、飞行培训等多项业务,实现了生产、试飞‘一站式’发展。今后,我们学校将结合原有建设基础及其办学优势,基于紧跟需求、差异发展、突出特色’的建设原则,开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补齐无人机产业的人才链,服务天津市无人机产业发展。”王守志说。

“新能源材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突破发展制约,全面提升创新能和国际化能力?”郭春显说,目前,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顺应绿色能源发展需求,开设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能够在能源、材料、化工、传感和轻工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技术人才,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辅助或替代人类完成复杂工作,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江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婕英说。

张婕英介绍,目前,江南大学已新增环境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本科专业。其中,人工智能 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和研究开发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领域的行业骨干,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竞争对高级复合型人才需求。

未来对专业创新人才需求巨大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高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在未来5—20年内制造业对复合型专业创新人才需求量巨大。因此,电子信息类和人工智能类等新增专业毕业生发展前景广阔。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新产业革命和新经济发展设立的“新工科”专业,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中涉及的机器人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解决机器人设计、集成应用、智能感知与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

今后,这个专业毕业生将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的特点,擅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团队协作创新,具有融合掌握多学科交叉知识的专业优势,未来将成为机器人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测试控制以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

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相关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流向包括化学能源、太阳能及储能材料等领域,主要在能源、通讯、汽车、医疗、材料、化工、传感和轻工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工作。

环境科学工程专业毕业生今后可在大中专学校、科研机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