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80年代日本楼市最疯狂的时候,日本人是万万想不到,今天人口稀少的地方楼市竟然会变成白菜市场。
当年自己省吃俭用,不惜背上几十年债务的房子,到现在不仅没有帮助自己赚钱和抵抗通胀,还妥妥的成为了自己的负债。
所以,当身边的人还在乐观的谈论楼市,还准备再多买一套房子,让未来的自己一边坐拥房价的涨幅,一边收着租金当包租公、包租婆的时候,当社会形成普遍的一致性预期时。
往往就是市场周期和情绪周期达到钟摆的另一端,势能即将反转的时候。拉长时间线来看,楼市和股市都是一样的,都是周期性的运动。只不过股市的周期是5-7年,而楼市的周期更长20-30年。
当人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得失时,就很容易在其中迷失方向和放弃常识。目前,收缩的鹤岗现象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未来在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房子就是妥妥的负债,即使是在人口流入的城市,由于均值回归的原因,最多实现抵抗通胀的目的。
二、天津目前是一个尴尬的城市
即使是0门槛拉人,并将高考的牌打出来的海河英才计划,在一开始确实涌入了30万人落户,但由于缺乏产业基础,2018年到2019年两年,总共才增加了5万常住人口。
也就是说所谓的英才计划,没有吸引到人才落户,而是吸引了高考落户,一旦孩子高考结束,可能就会将房子卖掉,迁出城市,并没有增加常住人口,反而还占据了本地人的高考资源。
这不得不说属于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抢人政策,现在的天津最大的困境在于无牌可打,从一线城市即将沦落到二线城市的趋势似乎不可阻挡。
有点不理解的是,天津的高校众多,从南开大学到天津大学,天津不缺高校,高校有很多创新力量,为什么不能向合肥学习呢。
即使只背靠中国科技大学,也能将合肥的科技创新带上一个新局面,天津是否也能依靠这些高校,走出具有自己优势力量的产业道路呢。
三、随着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广东、香港和澳门在地理上连成了一个整体——粤港澳大湾区
从香港引入国际资本达到广深,将内地的制造业带入香港,内地和香港之间将大融合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是要在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尽可能地追上美国。
前景一片美好,但是目前最大的阻碍来自深圳的房价,在深圳炒房的人甚至觉得今天在深圳买下的房子,明天将跟香港一样值钱。
即使连华为的普通员工不吃不喝100年也无法在深圳买房,这样使得很多创新人才觉得很难在城市立足。
不少创新型企业,比如华为、大疆、中兴、比亚迪等被迫将其研发和制造等部门搬离深圳,搬到东莞等周边地区,只留下了少量部门在深圳的写字楼里。深圳看似繁华的背后,是将走向产业空心化之路,香港的前车之鉴是不得不防的。
今天先聊到这里,下一篇超哥继续和大家盘点中国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