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姜赟实习生王欣韵
家在上海,求学在嘉兴,没办法回家,可学校又停课了,这该怎么办?最近,来自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五年级五班的杨明谦同学就遇到这个难题,但他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幸福。
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杨明谦当时因为没办法回上海的家,只能一直呆在嘉兴。“他的妈妈很担心,第一周,孩子就借住在同学家里。”杨明谦的语文老师朱丽琴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在同学家的生活让第一次周末不能回家的杨明谦多少解了点思家之愁。
但之后,有三十多个孩子和杨明谦一样有家不能回,考虑到留嘉人数众多,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专门为他们组建了新的班级,给孩子们提供了住宿和食物,还开放了图书馆和电脑房等,让孩子们在课余时能放松。有了班级同学的陪伴,杨明谦说他“有一点乐不思沪”了。
第四周,嘉兴的中小学校停课了,看着嘉兴本地的同学们陆续回家,杨明谦有点无措:我可怎么办啊?“就算是外地的家长,也想了办法,托人把孩子接走了。小杨同学的爸妈被封闭在上海的家里,出不了门。当时,我和小杨说,不要着急,跟我回家。”朱丽琴说。
于是,杨明谦同学成了朱丽琴家的一份子。
“我每天早上先早读,然后上网课。上完课之后我就和哥哥一起玩,去小区里打羽毛球和乒乓球。”杨明谦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这是他寄宿在朱丽琴家一天的日程表。
原本还担心他会不会感到拘谨、不习惯的朱丽琴似乎多虑了——杨明谦一回家就像水里的鱼儿一般快活自在,“丝毫没有觉得是待在老师家里”。
上课、做实验、打球、逗逗小猫……杨明谦在老师家的生活自由自在,有时还会去小区里找学校的小伙伴一起玩。
朱丽琴给了他一块电话手表,傍晚烧好饭菜后她就通过打电话叫杨明谦回家吃饭。每次进家,满头大汗的杨明谦都大声问:“老师,晚饭吃什么?”总会得到朱丽琴亲切地回应:“快去洗手,今天吃你点的菜!”杨明谦还告诉记者,老师做的每一道菜都好吃。
“他非常自如,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没有任何压力,每天都很快乐。”朱丽琴说。
朱丽琴的儿子今年初三,两个孩子玩得像亲哥俩一样要好,“平时他还会请哥哥帮忙做实验,把我先生的酒杯都拿来做实验,玩得可开心了。”朱丽琴说。
杨明谦还喜欢打乒乓球,一有空便拿了拍子去小区里寻觅球友,强大的社交能力还让他与小区里的爷爷成了忘年之交。“有一天他兴冲冲地回来告诉我,他交了一个朋友——60多岁的爷爷,他们约好了每天下午四点多一起在小区里打球,我说‘你真牛’。”
在家上网课的这段期间,杨明谦还当起了小助教——朱丽琴上课,他就坐在旁边把问题全部回答出来。“下课后,有家长打电话给我,说小孩上完课后哭了。我问为什么哭了,他说‘每一个问题都让杨明谦回答了,自己一个都没回答上’。”因为这样,小助教的职位第二天便被“罢免”,杨明谦只好坐在朱丽琴对面,每当提问时他就先举手,得到朱丽琴点头了他才能开口回答问题。
每天,杨明谦都会向朱丽琴询问疫情情况,他还会跟爸爸妈妈进行视频通话,“虽然我很想上海的家,但我在‘嘉’的生活也很快乐,这将会是我一段难忘的疫情插曲吧!”杨明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