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朱丽珍通讯员严慧陈含笑戚丹丹
一张甘蔗票10个工分,两块年糕8个工分,四个土豆5工分……手握20个工分,能换几根甘蔗,几块年糕?怎么换最“划算”?对于杭州市北塘河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们来说,这不是一道道写在书面上的计算题。
1月22日,杭州市北塘河小学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期末考试”,说是考试,却用不到笔和纸,而是通过齐心协力挖河道等项目,让同学们赚取“工分”,运筹帷幄巧算账,换回甘蔗、土豆、年糕等美味年货。
一上午的测试,同学们一个个扛着甘蔗、拎着土豆,体会到了真正的学有所“货”。
其实这段时间,杭城中小学生们的关键词就是期末考试。说是考试,却是形式多样,尤其浙江省禁止在小学低年级段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针对一、二年级小朋友们,学校都推出了无纸化、非纸笔测试。
不用纸和笔,不用考试卷的“期末考试”,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检验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这也成了学校老师们比拼创意的机会。
赚取工分换年货,小朋友扛回比自己还高的甘蔗
“考试考了几分呀?”很多家长关心小朋友的提问,可能要变一变了。比如当你问北塘河小学的小朋友,可以是:“你扛回了几根甘蔗呀?”
今天的北塘河小学,放学回家的小朋友们,要么扛着比自己还高的甘蔗,要么拎着一袋袋土豆、年糕、白萝卜。而且小朋友手里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品种单一,拎着的袋子里全都是土豆,因为自己爱吃;有的小朋友物品丰富,各种年货都拿了一点,主打每种都要尝尝……当然,这些年货可不是学校派送的,而是小朋友们靠自己“闯关”赚来的。
赚取年货的过程,既是学有所“货”,更是学有所获。
北塘河小学背靠北塘河,临河而建,因河得名。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北塘河小学的故事,就是从这条河流开始。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常常会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北塘河是怎么来的?”“北塘河有没有被污染过?”小朋友们的奇思妙想,也给了老师们灵感。
在本期末的学评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对学生问题的系统梳理,最终确定了主题——“一起来挖河,一起来护河”的活动主题。活动以北塘河的产生、发展、改造为方向脉络,形成“齐心协力挖河道”、“红声悠扬振人心”、“运筹帷幄巧算账”、“创意标牌促保护”四大板块。听起来像是在玩,但各板块其实由不同学科主导,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观察学生在“玩”中的表现,来检测发展情况和核心素养。
比如在“齐心协力挖河道”项目中,同学们需要带上劳动工具,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设置的踩石过河、跳跃小栏架、穿越障碍杆等障碍关卡,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形成生产队;小组合作用小推车将“挖好的泥土”装车,并按照指定路线运送至指定地点。这个过程,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平衡、跳跃、灵敏等运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劳动能力。
在“运筹帷幄巧算账”项目中,同学们需要观察穿着不同颜色工服的工人,用英语表达多少工人穿着对应颜色的衣服,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所获总工分,再根据手里获得的工分兑换相应数量的食物。不同任务,将英语口语表达,以及分析、解决问题、推理、运算等综合能力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构知识,迁移运用,完成能力测评。
像“红声悠扬振人心”项目中,同学们化身小小播报员,抽取所给新闻进行播报,并能根据所给句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夸一夸劳动人民,也是考察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游园会、过大年,年味中链接知识与生活
期末临近农历新年,不少学校的非纸笔测试,有着浓浓的年味。
杭州市江晖小学一年级聚光园非纸笔测试,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展开一系列贺岁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传统的年趣儿,在沉浸式过新年氛围中感受浓浓年味,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年味是劈里啪啦的爆竹声,是悦耳动听的贺岁歌谣,是家人围炉而坐包饺子的热气腾腾,是锦绣辉煌的玲珑灯会,也是拿着压岁钱逛庙会的满腔喜悦。
身着火红新衣的一年级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欢乐的年俗活动点燃了整个校园。通过读童谣、唱儿歌,来绘制过年最美的回忆,通过DIY灯笼制作、采买年货,来传递最喜气的年味。
这一系列项目化活动,让同学们耳濡目染,链接了知识和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对中华传统文化多了一份认同感,多了一份归属感。
杭州市滨和小学一、二年级的非纸笔测试,是一场以“龙”为主题的新春游园会。在学校“六禾少年”培养目标下,以“龙”为切入点,融合各学科核心素养与传统文化学习要素,创设龙年“年味儿文化”,在情境、任务、体验活动中引导学生从文化初认识走向文化深度体验。
围绕新年“龙”的主题,一年级的小星星们在“笔走龙蛇”活动中一笔一画写下“龙”字,将龙鳞贴在龙身上,以此开启寻龙之旅;在“龙飞凤舞”活动中转动转盘,大声拼读出成语,召唤龙的到来;选择一幅龙宝宝的生活照,讲讲“来龙去脉”……
二年级的孩子们制作舞龙棒、介绍舞龙棒;拼装龙的组件,排序龙的身体;学习舞龙动作,展示舞龙表演,体验中华传统习俗的无穷魅力。
设计两个月修改七轮,老师花的力气不比出一份试卷少
非纸笔测试,意味着孩子们不用考试,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测试不仅要构思、设计、探讨、融合,还要保证项目有足够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过程中“玩有所得”,老师们的为此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一点都不比传统考试少。
“光方案设计就花了两个月,前前后后修改了七轮,不仅要跨学科融合,板块之间要对接落地,场地的布置、材料的采购,都花费了很多时间。”杭州市北塘河小学副校长徐娇翔介绍,测评中的各板块,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以活动趣味性为指引,在厘清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与一年级上册各学科课程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基础上,创设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考核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核心发展素养,“最终的赋分标准,也是前期抽取学生样本,经过两轮测试后才制定的。”
在徐娇翔看来,与传统的考试相比,这样的形式对于同学们而言,更考验学科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过程围绕创造、奋斗、合作三个核心关键词,通过一个个小关卡,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坚韧不拨、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培养奋斗、拼搏、实践创新的精神,比传统说教更有效果。”学校也希翼通过这样的非纸笔测试把学校文化的打造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从而培养具有家乡情怀、高新特质的北塘河学子。
杭州市江晖小学老师洪岑楠是一年级的年级组长,在她看来,通过游戏形式的非纸笔测试,游戏只是载体,好玩也只是表层,背后需要老师们根据孩子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结合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提炼出考察点,通过游戏结合实际情境,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链接,继而优化教与学。
“每个活动如何落地、细化,都是耗时耗力的过程。”洪老师以做花灯为例,这是一项美术与劳动相结合的关卡,考虑花灯制作过程的可操作性和时间把控,学校提前一周进行项目化学科衔接,“先教会孩子们手绘龙头,把制作花灯的部分内容前置。”而压岁钱涉及到纸币学习,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孩子不认识钱,游园活动通过兑换钱币,让孩子用纸币教具逛庙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
在江晖小学,非纸笔测试形成了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系列活动。“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耳濡目染,让孩子们对此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更重要的是,不断优化的过程,也让学生们可以享受到越来越优秀的精品。
“不以纸笔论实力,虽无笔墨亦放光”,以各种创意形式开展的“期末考试”,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种别样体验,减轻了考试的压力,也让考核过程更加多元。
杭州市滨和小学的桑杭丹老师是一年级活动策划负责人。“这次的主题是‘寻龙的足迹,做龙的传人’,把期末测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场沉浸式、跨学科的游园活动。”桑老师说,每项游戏都结合了课程考核目标,比如让学生制作龙文化的爆竹,一张长方形的纸,沾上龙元素黏土,做成圆柱体爆竹的形状,检验的是美术学科动手能力;投掷爆竹的过程,是体育考核;测量投掷的距离,是科学学科的测量考核。
每一年的期末测评,老师们都会想出各种主题,往年有过航空主题、二十四节气主题,以沉浸式活动来进行跨学科检验,更能发现不同孩子身上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