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暨大附小登山队员登顶极高山, 新教育带来成长新舞台

今年2月1日至6日,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下称“暨大附小”)登山队的三名队员何颂谦、方立方、高馨甜,借助专业知识与装备克服重重困难,挑战海拔5025米的四姑娘山大峰,最终取得1人登顶(何颂谦),2人达到4000米高度以上的成果。在去年有学生登顶海拔6178米玉珠峰、打破最年轻无氧登顶纪录后,又一次将勇于挑战、敢为人先的精神,带上高山之巅。

这是暨大附小登山队的第三次登山。加上早先学校三年级的张妙依(2023年7月登顶海拔6178米玉珠峰)和汪谦益(2023年6月挑战四姑娘山大峰,登至4300米高度),暨大附小已经有合计5名学生安全攀登过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

暨大附小登山队队员何颂谦登顶一刻。

暨大附小登山队队员何颂谦登顶一刻。

登山徒步要在远离城市和海岸线的高山才能开展,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对体能和安全保障的双重挑战,身处广州这样一座离海平面很近的城市,暨大附小为何会选择登山运动呢?

登山提升孩子综合素养,为孩子提供别样舞台

教育部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中小学可以开展登山、攀岩等新兴体育类运动课程,这些项目能很好地增强体质、预防近视、塑造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经过科学的训练体系,有条件和能力的家长可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方针,让孩子走进山野、挑战自我、学习成长。登山项目就包含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的“生存探险类项目”中,是国家教育的新方向。

暨大附小登山队队员高馨甜。

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陈宏伟表示:“学校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户外徒步和登山运动,不仅能培养孩子们坚韧、自律、勇敢等优秀品质,还能通过克服并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登顶后的喜悦,更能见到常人难以想象的风景,从而开拓视野与格局,形成远大抱负。”陈宏伟分享道,“学校充分利用了学校课后素质拓展课程(俗称“430”课程)的空间,通过引入专业的校外机构的课程与保障,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样的成长空间。”

暨大附小登山队队员高馨甜(左)、方立方(右)登山过程拍照纪念。

对此,国家登山一级运动员、中国登山协会户外一级指导员杨晟分享道,与绝大多数体育项目不同,登山徒步不仅仅是对体能的考验,还需要在离开城市、环境独特、变化多样的自然场地中进行,需要提前规划多种装备的组合,克服环境的挑战,达到登山目标,可以说更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障爱好者登顶6000米、7000米级的高山,据我这些年的了解,青少年登山的案例不是没有,但大多数以家庭自发或者学校单次研学活动的形式开展,而像暨大附小这样,为学生引入体系化、有保障、持续性的登山课程,还能引发孩子们自发参与、自发取得越来越高的成就,还是第一例。”

青少年登山并不神秘与困难,科学体系有保障

在暨大附小5名登过山的孩子中,张妙依是登顶海拔最高的孩子(玉珠峰,6178米),此前也受到多家媒体报道。令人惊讶的是,妙依登顶玉珠峰时仅9岁,而且是全程没有吸氧,独立背着自己要用的水、食物和衣服登顶。

她的父亲张弓是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基因检测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也是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共同主席,同时是深圳市政协科学技术协会界的委员。在2024年1月刚刚过去的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他提交了题为《关于落实国家新课标,推广青少年登山徒步运动,解决中小学生“脆皮空心”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受到广泛关注。

张弓分享道,一方面,登山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性的成长有非常大的价值,他自己就见证了女儿妙依如何从第一次登山前的“我不行”,转变为登顶玉珠峰前夕的“我一定可以”。妙依久坐学习导致的近视、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也在登山和训练中不知不觉被遏制与康复。“也是看到了我女儿身上的改变,推己及人,我希望登山运动的价值能够惠及更多大城市的孩子,才写了那份提案。”

另一方面,身为科学家的他在查阅资料、与登山老师沟通的过程中突破了很多常识误区,甚至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比如说,常认为像登山这样的户外运动容易发生危险,“事实上,据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我国境内合法的高海拔登山从2010年起就没有出过一起严重伤害事故。”比如说,原来青少年可以比成人更适合攀登极高山,青少年登山也有一套完整的支持体系,包含科学的训练、营养的保障、心理的激励,以及科技的加持。“客观来说,青少年登山有他们独特的优势,但体力、心理上的挑战确实存在,这些挑战没有大到不可逾越,只不过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机构都不具备这样的支持体系和保障力度。”张弓向记者分享自己最新的调查成果。

上山前合照,一排左一、左二、左四分别为方立方、何颂谦、高馨甜。

据记者了解,这与四川省登山协会高山探险部部长牛星早先的观点类似。“也因此,暨大附小能引进这样专业的课程是非常有价值的。”张弓进一步说。

暨大附小的孩子们远离温暖的城市,在严苛的自然条件中挑战、独立与突破,成功打破了青少年登高海拔山峰难普及、难推广、难保障的质疑。另据了解,在东莞和深圳也有学校开始部署和推广青少年登山运动,相信就在这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高山上留下自己突破和独立的足迹。

[采写]南方+记者王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王芳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