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直博北大! 湖北中医药大学鲁谕蓁好样的

极目新闻记者李碗容

实习生张伊婷刘嘉慧

通讯员陈依

“即使只有1%的可能性,我也要做好100%的准备。”这是鲁谕蓁准备推免攻读直博生相关材料时内心的想法。大学期间,鲁谕蓁取得了诸多成绩。作为负责人她带领团队获“挑战杯”竞赛湖北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三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这些努力和成绩让她如愿叩开了北京大学的校门,直博至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获北京大学“拔尖人才计划”奖励。

热爱科研大一进实验室学习

“学院为本科生班级配备学业导师,鼓励同学们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行科研训练,培养科研兴趣,提升创新能力。”鲁谕蓁介绍。当时她的学业导师邱振鹏教授在给班上同学介绍学科发展方向时,邀请有兴趣的学生加入自己的实验室开展学习。

大一下学期,鲁谕蓁就通过药学院“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加入了邱振鹏教授所在的慢性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团队课题组。刚进实验室时,她跟着师兄师姐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相关课程。渐渐地,鲁谕蓁在科研思维的培养、实验方法掌握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她逐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慢性肝病研究产生了兴趣。

“坚持‘长线’科研,锚定方向深入钻研,一定会有收获。”鲁谕蓁说。在确定研究方向后,鲁谕蓁被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课题框架难住了。在导师邱振鹏教授的建议下,她将目光转向博大精深的中医药,试图从中药中找寻可用于治疗慢性肝脏疾病的活性成分。

最终,鲁谕蓁通过查阅文献,选定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等中药活性成分展开了研究。

明确研究内容后,鲁谕蓁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和学习中,每天在实验室和教室两点间奔波。泡在实验室,一待就待到晚上11点是鲁谕蓁的常态。虽然辛苦,但能迅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让她倍感喜悦。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二下学期,鲁谕蓁参与的慢性肝病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医学杂志》等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她共发表了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并获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

带队参加挑战杯比赛获全国大奖

“老师常说做科研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鲁谕蓁说。大一时,实验室学长学姐参加“挑战杯”竞赛并获奖的经历激励了她,在邱振鹏教授研究小组指导下,她在没食子酸的应用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因此她想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践,带到赛场上。

挑战杯竞赛指南发布后,她迅速组建了参赛团队。从明确选题、研究赛制,到打磨作品、制作海报、准备PPT……鲁谕蓁带领团队成员,迅速展开备赛。两年半的时间里,5个人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与鲁谕蓁师姐配合参加第十四届湖北省挑战杯比赛,是我大学生涯中难忘的经历。每当项目遇到挑战时,师姐总是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科研知识和坚忍不拔的斗志,带领团队一起解决问题。”团队成员付诗懿说。

备赛过程中,鲁谕蓁带领团队成员对此前的科研内容继续攻关,进一步探索没食子酸的作用机理。不仅在实验研究中精益求精,而且在视觉呈现上也突出特色。“我们的项目结合了中医药特色,这也是我们的创新之处。”鲁谕蓁告诉记者。为了充分体现项目内涵,团队成员在竞赛项目展位的布置上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他们特意向学校中药标本馆借取了山茱萸、五倍子等富含没食子酸的中药材,在答辩中展示,获得评委好评。

最终,鲁谕蓁团队的项目《没食子酸调控脂代谢重编程改善果糖饮食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获得2023年“挑战杯”竞赛湖北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

她用100%的努力赢得了胜利

从大一加入实验室,跟随邱振鹏教授开展慢性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到大三准备推荐攻读直博生,再到尝试给导师发邮件自荐。鲁谕蓁始终秉持着“用100%努力应对1%可能性”的态度,“只要有机会,只要能成长进步,就要竭尽全力。”鲁谕蓁说。

大三时,两年多的科研学习和竞赛经验积累,让鲁谕蓁发现自己对生命科学和医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出于热爱,鲁谕蓁选择了跨专业保研。为了弥补自己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专业上知识储备的欠缺,她抓住一切空余时间自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专业课程,从该专业的中文文献到外文文献,鲁谕蓁像一块海绵似的吸收专业知识,努力在理论方面武装自我。除了知识的积累,她还积极提升自身能力,不断练习英语口语,为自己的面试做足准备。

凭借出色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鲁谕蓁收获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湖大学等多所名校推免生录取资格。“哪怕只有1%的可能性,也要做好100%的准备。”这是鲁谕蓁保研之路的真实写照。

“鲁谕蓁同学求知欲强,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有独立思考的科研能力并具备批判性精神,这是科研中很重要的一点。”邱振鹏教授说。他期盼鲁谕蓁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产生更多有用的成果。

目前,鲁谕蓁也已开始准备博士阶段的学习与科研。面对全新的研究领域,她信心满满,期待未来能继续在药理学领域探索未知,为生物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